資料圖。
小米造車還能虧多久?
千山
62億元。
這是小米在最新財報中公布的2024年造車經調整后的凈虧損,所謂經調整凈虧損指的是,不包括去年與造車業務相關的股票薪酬費用9億元+其他一次性損益。
2024年年小米共交付了136854輛小米su7(系列),算下來小米去年賣出一輛車就要虧4.53萬元。需要注意的是62億元虧損是經過調整后的,那么小米造車去年的賬面盈虧怎么樣?小米還能為造車留出多少虧損空間?
虧損怎么樣了?
小米造車業務被歸入到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板塊(下稱造車業務),造車業務去年銷售收入為328億,與之對應的銷售成本為267億,毛利率達到18.5%。在費用方面,小米造車業務中僅包括研發、銷售及推廣在內的經營開支達到了132億元。粗略計算可知,2024年小米造車業務的賬面虧損可能達到了71億左右。再算下來,小米單車虧損大概為5.1萬元(未調整)。
單車虧損的因素很多,比如前期的研發、推廣、廣告等剛性投入。按照小米公布的去年數據顯示,小米ASP為23.4萬元(單車平均售價),如果想要達到盈虧平衡狀態,小米去年單車售價需在28萬元以上。小米造車畢竟才一年時間,隨著產能提升,攤薄成本、提高利潤將是必然。
接下來小米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單車交付量漲幅與虧損縮幅的相關性。
去年二、三、四三個季度小米汽車交付量分別為27307輛、39790輛、69697輛,從二季度月均交付9102輛再到四季度月均交付23232輛,雷軍在“工廠睡床墊”確實給小米造車帶來意想不到效果,交付量倍增也就意味著實際產量遠不止翻番。正常來說,汽車交付產量倍增代表產能/產線利用率提升,相對應的單車成本、費用都會被大幅攤薄。去年,雷軍在回復小米“單車虧損6萬”的話題時表示,“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車還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實際上,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小米單車虧損額持續縮小,這是一個好現象,但還沒有達到好狀態。
以經調整后凈虧損額和交付量計算:二季度小米造車業務虧損18億元,當季交付量27307輛,單車虧損6.5萬元;三季度小米造車業務虧損15億元,當季交付量39790輛,單車虧損為3.76萬元;四季度小米造車業務虧損7億元,當季交付量69697輛,單車虧損降到1萬元。盡管四季度經調整后虧損明顯降低,但小米2024全年的單車虧損還是達到經調整后的4.53萬元,這也表明此前的造車投入仍然在拖累小米造車業務的利潤表現。
2024年3月小米su7正式發布之前,網絡上流傳著小米汽車不同的價格對應網友對雷軍不同稱呼的段子,小米汽車如何定價的背后,其實就是把虧損控制到什么程度的問題。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必然得為股東、市場負責,所以小米還不能為了造車而出現集團利潤虧損的“事故”。在集團層面這個大盤子里,小米要用其他業務板塊來平衡造車的短期虧損。
所以問題出現了:小米要用什么業務板塊來輸血造車呢?
誰在為造車輸血?
小米營收的絕對主力業務還是手機與lot+生活消費品業務,那么用主業務去平衡造車虧損?不行。盡管這兩個板塊的收入占小米整體收入超80%,但毛利卻很薄。2024年兩者毛利分別只有242億元和210億元,其中小米手機的毛利率12.6%,lot+生活消費品毛利率20.3%。若再扣除各種費用,上述兩大板塊的利潤率會更加微薄。
在小米的所有細分業務板塊中,唯有互聯網服務才能撐得起為造車輸血的重任:收入不少、毛利極高。互聯網服務絕對是小米業務集群中毛利最高的業務板塊,也是貢獻毛利最多的部門。按照小米早前的招股書顯示,互聯網業務主要包括互聯網廣告、游戲運營、金融服務等領域。
2024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341億元,占整體營收不到10%,但該業務的毛利卻達到了261億元,毛利率高攀至76.6%??勺鰧Ρ鹊氖牵∶鬃畲笫杖雭碓础謾C業務2024年營收為1918億元,而毛利只有241億元;小米第二大收入來源—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營收為1041億元,毛利只有211億元。
憑借261億元的最高毛利,互聯網服務業務成為小米隱蔽的“現金奶?!?,更承擔著以贏補虧為小米造車輸血的重任。毫不夸張地說,如果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出現重大挫折,剛起步的小米造車將舉步維艱,甚至小米集團也會因此傷筋動骨。
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可以概括分為兩個大板塊,從營收構成看,2024年互聯網廣告板塊收入達到創紀錄的247億元同比增長20.5%,占互聯網服務業務總收入的72%。在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業務中除了廣告板塊還有游戲、視頻、金融等其他板塊,我們簡單將之概稱為“第二板塊”。2023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除廣告之外的第二板塊營收為96億元,而2024年第二板塊對應的營收只有94億元,同比少了2億。
“現金奶?!钡膯栴}
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目前面臨兩個問題,一方面廣告營收暴漲,這意味著“米粉”們要看的廣告增多了,另一方面第二板塊收入縮減,這對小米而言并非好現象,“米粉”們在小米生態系統中的二次消費動力下降了。前者是對米粉的用戶體驗形成了負面影響,后者則關系著從米粉到車粉的轉化效果。兩者都預示著留給小米造車的虧損空間已經不多了,若以更宏觀的視角看,隨著新出生人口日益減少,米粉基礎群體減少亦在意料之中。
目前尚不知道第二板塊中游戲、視頻、金融等細分領域的營收構成。按照以往小米財報的籠統口徑看,游戲運營應該是第二板塊的收入大項,其次是視頻、金融等其他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小米金融業務漲幅不小,2024年小米應收貸款達到了122.6億元,同比增長25.4%。當然這也導致了不少網友吐槽,比如就有人在投訴平臺上說小米的借錢平臺涉嫌年利率太高、存在暴力催收現象等。
說實話,歷史留給小米造車的窗口期已經不多了,雷軍需要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盡快將造車業務確定化,迅速推動小米汽車進入盈虧平衡點。
3月18日,雷軍對外宣布小米汽車已經交付了20萬輛。由此計算,2025年前三個月小米應該能交付9萬輛汽車,從去年四季度月均交付2.4萬輛、到今年一季度月均交付近3萬輛,小米汽車的產量上升幅度又上了一個臺階。
2025年雷軍預計小米汽車將努力交付35萬輛,也就是月均交付近3萬輛,這也意味著月均產量將會超3萬輛,現有產能利用率肯定會打滿,甚至接近滿負荷狀態。
從小米起步開始,雷軍對市場的戰略判斷都非常準。判斷雷軍造車的戰略準不準,接下來還有一個指標,那就是小米會不會異地建廠,尤其是小米汽車目前的產能即將打滿。
擴充自有產能是歷史上所有主機廠都要必經的一步,不過這里也存在一個變量:走的過早容易被拖垮,走的過晚則錯過時機。前者來自于樂觀驕傲的情緒,后者則在于懶惰與過度謹慎,而兩者之間還有一個共同點:錯判宏觀經濟形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