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傳統能源資源大區到國家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從祖國邊疆末梢到“一帶一路”核心區、從傳統的農牧業大區到新興產業崛起之地……在廣袤的祖國西北邊陲,新疆正砥礪奮進、向新而行,鍛造潛力無限的發展新引擎,構筑暢聯歐亞的發展新優勢,書寫波瀾壯闊的發展新篇章。
宏觀著眼新疆,微觀服務新疆,中宏網新疆深入聚焦新疆各地在經濟、民生、文旅、生態等方面的發展成就,展現新疆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為大眾呈現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新疆。
觀新疆·經濟,發展的脈搏在這片土地上強勁跳動。從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到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從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到創新驅動的深入推進,新疆憑借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時代機遇,不斷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觀新疆·民生,人民幸福是新疆發展的根本追求。一項項惠民政策如冬日暖陽,讓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描繪出一幅安居樂業的美好畫卷。
觀新疆·文旅,融合共進的旋律在此激昂奏響。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與壯美的自然風光在這里交相輝映,獨特的民俗風情與現代的旅游服務相得益彰。新疆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也促進了各民族間的文化交融。
觀新疆·生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新疆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疆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堅守生態紅線,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
三月的巴爾魯克山,積雪消融的溪流裹挾著春意奔涌而下。在九師白楊市一六一團的廣袤土地上,萬畝冬麥田泛起新綠,G219國道旁的“小白楊地標”巍然矗立,小白楊哨所下,游客們跟著孫龍珍民兵班戰士重走巡邊路……這座地處巴爾魯克山,天藍地綠、山花爛漫,被譽為“英雄故事、塬上花開“的邊境團場,正以鄉村振興為筆,在春日的畫卷上揮灑戍邊新韻。
黨建引領聚合力 鄉村振興有奔頭
“咱們連的‘家庭黨校’今天開講‘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的戍邊故事,大伙記得帶筆記本!”3月13日清晨,八連黨支部書記徐云鵬的喊聲穿透薄霧。在這個將“支部建在庭院”的示范連隊,26戶黨員家庭掛牌“紅色微黨?!?,每月開展“炕頭黨課”“庭院議事會”,將組織生活融入春耕備耕、旅游規劃等具體實踐,讓黨的創新理論如春風化雨浸潤心田。
鄉村振興,關鍵在黨。一六一團黨委將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構建起“書記抓、抓書記”的責任鏈條,推動形成“黨委統籌、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協同機制。
一六一團石泉社區老黨員張德安說:“黨建爭強不僅提升了黨支部書記想事、干事、做事的主動性。社區黨員積分制、五種引領示范、紅色微影院等,讓職工真切地感受到爭強帶來的巨大變化!”
春潮涌動中,在該師市黨委、團黨委“賽馬機制”推動下,激發了連隊創新活力:六連打造“重走戍邊路”紅色研學路線,將連隊紅色教育點位串珠成鏈;石泉社區推行黨員積分制,48名老黨員組成“銀發服務隊”;九連實施“青苗計劃”,吸引12名大學生返鄉創業。團場儲備的37名后備干部中,90后占比達65%。在政務服務大廳,“黨員先鋒崗”正為職工集中辦理148萬元春耕專項貸款,2429.9萬元惠農資金精準滴灌至田間地頭。
“鄉村振興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一六一團黨委書記、政委于進步介紹,團黨委全年召開專題會議15次,開展“傳承屯墾戍邊精神”主題黨日活動60余場,凝聚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強大合力。
黨建爭強不是口號,要轉化為看得見的民生溫度。團長吳新宏指著民生實事清單:2429.9萬元惠農資金精準到戶,27個急難愁盼問題銷號解決,110套危房改造讓職工住進“暖心房”。春日的團場政務服務大廳里,“黨員先鋒崗”正在為職工辦理春耕貸款,148萬元“重點戶”專項信貸如及時雨滋潤心田。
產業興旺強根基 職工腰包鼓起來
在六連的麥田里,種植戶李東正忙著查看冬小麥長勢?!叭ツ暧昧藞F里推廣的干播濕出、縮行增密技術,雖說咱這旱地不占優勢,可畝產竟突破了300公斤,今年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沖擊350公斤!”他的喜悅背后,是一六一團實施“藏糧于技”戰略的生動注腳。如今,一六一團在旱地農業發展上持續發力,成績斐然。在300畝試驗田里,科研人員扎根一線,埋頭鉆研,旱地冬麥增產技術成功取得重大突破。憑借這一系列舉措,團里糧食總產較上年增長168.2%,冬麥單產更是強勢攀升,全團畝產創下240公斤的歷史新高,在旱地農業領域踏出一條堅實的豐收之路。
在九世良緣有機面粉加工車間,石磨勻速轉動,麥香撲鼻。“我們的小麥喝冰川水、施有機肥,石磨低溫加工保留90%營養成分?!本胚B黨支部書記莊克昌驕傲地介紹著新研磨出來的黑小麥面粉。
立足資源稟賦,一六一團打出產業結構調整“組合拳”紅花種植面積達5.1萬畝,純天然無添加的紅花油通過電商平臺熱銷全國;投資1100萬元打造的“九世良緣”有機面粉品牌,帶動社員人均年增收2萬元;依托“黨支部+合作社+職工”模式,團場形成紅花油、有機面粉、多胎羊等七大特色產業矩陣,2024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升至68%,特色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0%。
此刻,八連的7家星級農家樂炊煙裊裊,吐爾加遼風情莊園農家樂主人范秀紅忙著腌制特色風干肉,“春游預訂量比去年翻了一番?!?/p>
要想讓職工的錢袋子鼓起來,不僅要不斷提升自然風光的可看性,還要從開發生態旅游業態入手,達到融體驗、度假和休閑于一體的旅居目的。
在一六一團六連相約山上人家,外形各異的獨立小院式的民宿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院內果蔬盡有,原生態飼養的家禽在樹林“溜達”游客可以自行采摘動手制作,也可以讓餐廳加工等待享用,這里的生意一年四季都無比火熱?!案叻迤诘臅r候,我們相約山上人家主要接待的游客都是家庭式出游,基本是爆滿狀態,都是提前一個星期左右預訂的,收入在八到十萬元錢左右?!毕嗉s山上人家的老板侯家衛說。
綠水青山添底色 生態宜居展新顏
在團場邊緣的未利用地,微風輕拂,帶來絲絲涼意,造林隊的隊員們正干勁十足地補植防風林?!斑@片占地1147畝的防風林可不簡單,別看這兒曾經是未利用地,土地貧瘠、風沙大,但它肩負著守護團場生態安全的重任。它就像一道堅固的綠色屏障,能有效阻擋風沙侵襲,改善區域小氣候,減少水土流失,為團場的農田、居民點以及各類基礎設施保駕護航。后續,我們還會持續跟進養護工作,確保每一棵樹苗都能茁壯成長,讓這片防風林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農業林業草原和生態環保中心工作人員毛家鄉手持GPS定位儀,身后無人機巡航監測林草長勢。團場實施的“萬畝草原修復工程”成效顯著:28公里生態圍欄內,紫花苜蓿與冰草隨風起伏,12種優質牧草讓退化草原重煥生機。
春陽下的鐵列克提河碧波蕩漾,河長易宗成巡河時打開“河長通”APP上傳數據?!?3條河流全年巡河317次,7個問題隱患全部清零,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說話間,成群的灰鶴掠過水面。此刻的空氣質量監測站屏幕上,PM2.5數值定格在8微克/立方米,“兵團生態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的金字招牌在春光中熠熠生輝。
護林員黎福勇說:“現在草場綠了,野生動物多了,去年我們還發現和救治了2次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p>
在八連人居環境整治現場,職工們正給房屋“穿衣戴帽”白墻灰瓦配雕花窗欞,家家都是“軍墾風情民宿”。職工祝繼坤的小院入選“九師白楊市婦聯四星級美麗庭院”,院內的蘋果樹萌發新芽。
沿著219國道駛入一六一團八連,滿眼都是兵團色彩、軍墾風景,彰顯出一六一團生態+紅色的資源優勢。
“過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現在咱連隊比城里還干凈!”正在打理庭院花卉的職工劉影梅感慨道。去年,一六一團投入3600人次開展環境整治,拆除危舊房屋110套,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均達100%。
目前,八連擁有7家農家樂,其中一家5星級,三家3星級,商鋪飯店14家,設有郵政局、加油站、電信營業廳等便民服務點,而且西臨芍藥谷旅游景區、東接吐爾加遼草原,南連小白楊哨所,成為北疆區G219路上最具魅力的兵團連、最適康養的旅游驛站。
一六一團八連黨支部書記徐云鵬說:“我連在黨建爭強行動上,發揮支部堡壘作用,一邊規劃資源優勢改善連隊環境,一邊鼓勵和引導職工興辦旅游產業,聚力打造‘紅色脈動+五彩家園’品牌?!?/p>
文潤創新筑根基 鑄魂潤田煥發新活力
“這就是孫龍珍烈士用過的馬鞭,上面還留著‘戍邊’的手紋……”3月9日,孫龍珍屯墾戍邊陳列館迎來一批批游客,00后講解員溫童瑤的動情講述讓孩子們紅了眼眶。一六一團不斷深入挖掘小白楊戍邊文化內涵,講好孫龍珍、魏德友、小白楊哨所背后的紅色故事。青年“兩委”王洪樂動情地說:“這些故事讓我們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奮斗來守護。”
文化惠民工程同樣碩果累累。“我們要讓紅色基因融入春耕秋收、化作日常堅守?!蔽捏w廣電旅游和群團中心主任劉佳佳介紹,通過舉辦“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比賽、“戍邊印象文創鑄魂”文創大賽、“慶祝兵團成立70周年文藝演出等活動,把兵團精神種進職工心田。
春風送來瑯瑯書聲,5連“農家書屋”里,職工們翻閱著新到的農業科技書籍?!斑@些農業技術書籍對我們幫助太大了,通過閱讀,我學到了很多新的種植方法,今年春天我就要按照書里的種植方法種植蔬菜,效果肯定會更好。”職工趙云霞的筆記本上記滿心得。
“以農助旅,以旅興農,做好農旅融合,不僅是鄉村振興的需要,也是各族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正如5連黨支部書記于廣澤所言:“我們不僅帶領職工發展民宿經濟,景區經濟,更要讓團場美起來、精神亮起來,讓年輕人看到,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一六一團黨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生態保護為底色,以文化鑄魂為根基,交出了一份鄉村振興的亮眼答卷。
一六一團黨委書記、政委于進步表示,一六一團將繼續探索農旅融合新路徑,搶抓機遇,積極整合各方資源,不斷推進“旅游+”全產業聯動發展,持續打造令人滿意的鄉村文旅消費體驗與服務,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夜幕降臨,小白楊哨所燈光亮起,與滿天星斗交相輝映。山腳下的九連恒昌合作社里,石磨依然在轉動,麥香飄向遠方;布爾干河畔的施工營地,建設者們挑燈夜戰;“家庭黨校”中,討論聲漸漸化作規劃明天的筆尖沙沙……這個春天,一六一團正如那漫山遍野的芍藥,在紅色基因與綠色發展的交響中,綻放出新時代戍邊人的璀璨芳華。(第九師融媒體中心茍匯敏 李秋麗 馬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