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有趣的消費現象:一位28歲的程序員,居然用外賣券只花了79元就吃到了三文魚刺身和大龍蝦,而且這個月他通過使用折扣省下了2000元,剛好能支付老家的房貸。這種摳門中不忘精致一把的做法,在如今的年輕群體中很常見。
《2024國民消費報告》顯示,25-35歲的年輕人中,有68%比例的人傾向品質消費,卻在日用品上化身精打細算,他們用“質價比”構建新的價值坐標:在直播間比價、在奧萊排隊、在唯品會選衣服。
每逢周末清晨,奧萊的入口處大概率會上演一番獨特的 "早鳥爭奪戰"。25 歲的設計師林悅就在冬季帶著折疊凳和保溫杯,于零下5度的寒風中堅守1小時,只為搶在開門瞬間沖向 Gucci 折扣區。她的手機里甚至存著各品牌的歷史折扣曲線:"去年雙十一酒神包降到 6 折,今天標價 3 折再疊加滿減..."
當她以 8999 元拿下原價 2.3 萬的手袋時,會興奮地在小紅書分享比價攻略,評論區瞬間涌入 300 多條求帶購私信。這種將奧萊購物演繹成限時闖關游戲的場景,正是年輕人追求"品質折扣"的典型注腳。
如今,不止周末,周五一下班,一些白領就齊刷刷地涌入奧萊。她們大包小包的購物袋子堵在了路中間,路人看見后忍不住吐槽,“今天是組團進貨的節奏嗎” “周五都這樣了,那周末不得更瘋狂”。
年輕人對“品牌折扣”的消費熱情,在線上也表現得比較明顯。他們發現,唯品會的很多品牌衣服、鞋子,不僅可以保持日常3折的親民價,而且聯想、華碩、華為等國產頭部品牌的電腦與移動終端,在“國補與平臺優惠”的雙向賦能下,價格降幅達 500-1500 元不等,頗具性價比。
面對Z世代的消費浪潮,唯品會也迎來了穩健發育期。平臺數據顯示,2024年唯品會全年GMV突破2093億元,其中SVIP活躍用戶規模達880萬,同比增長16%。值得注意的是,95后、00后已成為平臺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總之,這些消費場景走俏的背后,折射出 Z 世代獨特的邏輯:他們愿意為品質折扣瘋狂,卻拒絕為品牌溢價買單;他們擅長用數學公式解構消費主義,卻在深夜的直播間里為 2 元的差價反復橫跳。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實則是在消費主義中尋找屬于自己的錨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