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茶歌
帶來山水與茶韻的邀約
春分至,茶芽新,晝夜均而寒暑平。
萬物生發之際,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出品的茶歌MV《聽茶說》正式上線發布,這首歌曲取景福建武夷山茶園與南平風光,由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流行音樂協會理事張龍躍作詞、著名作曲家、歌手、音樂制作人陳輝權作曲及演唱,MV聚焦“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融合了武夷山傳承千年的“喊山祭茶”儀式,以歌聲為引,以茶香為媒,通過歌詞的細膩描摹與唯美鏡頭的流轉,將武夷巖茶的制作工藝、福建南平的自然勝景與東方生活美學融為一體,邀大家共品巖茶之韻、賞山水之美。
福建是一片“被茶香浸潤的土地”,峰巒疊翠、溪澗縱橫,自古便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腹地。從安溪鐵觀音的蘭香馥郁,到福鼎白茶的清雅如雪,從正山小種的煙韻悠長,到福州茉莉花茶的靈秀芬芳,閩茶以其“一山一味”的風土特質,書寫著中國茶史的傳奇篇章。在這片茶香版圖上,武夷巖茶無疑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在這丹山碧水間,一曲茶歌要將巖骨花香傳承千年的秘密娓娓道來。
茶香入韻
唱出武夷巖茶的千年匠心
“茶發芽咯——”MV開篇的閩北鄉音,與春季武夷山漫山遍野的“喊山祭茶”之聲遙相呼應,瞬間將聽眾帶入武夷山的春日茶園。歌詞中“驚蟄時節,茶樹發芽”恰似對春日茶事的詩意鋪墊——驚蟄萌動,春分勃發,武夷巖茶的生命力在節令更迭中悄然綻放。
“一噠一噠聞一簇,干茶的香”,“一噠”即閩北話“喝茶”,副歌以方言疊詞,盡顯南平人以茶會友的待客之道。巖茶之韻,在于“入喉韻長,心神氣俱爽”,源自“綠葉呢喃,褪火而化”從翠綠到烏潤的蛻變。
“曬搖揉捻紅了邊”凝練展現傳統制茶工藝的繁復與匠心,武夷巖茶大紅袍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獨特的“巖骨花香”源于丹霞地貌的礦物質浸潤與代代茶人的技藝傳承。MV鏡頭中,茶農晨曦采青、手工搖青、炭火烘焙的真實場景,正是對非遺技藝的生動記錄。
山水入畫
在南平風光里愜意游春
“清泉粼粼過山澗,玉影婆娑入畫來”,歌詞中的山水意象在MV中化為武夷山的具象之美。九曲溪畔,竹筏輕蕩,水光映照玉女峰的倩影;天游峰頂,云海翻涌,俯瞰茶田如綠色漣漪層層暈染。春分時節的武夷山,新茶初采,山花爛漫,正是“巖骨花香”最濃時。
南平的美遠不止于此?!伴e坐幽篁,浮生若夢長”的歌詞意境,恰似五夫古鎮的寫意生活——漫步千年古街,荷花池畔聽雨,朱熹故居尋理學之根,又似是考亭書院透過歲月傳來的朗朗書聲;“剪一縷微白月光”的浪漫,則讓人想起星河下圍爐煮茶,仿若與古人共飲;邵武和平古鎮的明清建筑、政和念山梯田的農耕畫卷,皆為南平“慢生活”的注腳。
一曲茶歌
一場東方美學的沉浸之旅
《聽茶說》以一首茶歌,傳遞了“茶即生活”的東方哲學。“知己三兩,消暑話時光”的茶席,在武夷山有無數種可能:踏入燕子窠生態茶園“茶稻共生”的綠野,聽農人講述自然農法的智慧;在茶博館非遺工坊,跟隨老師傅學習古法炭焙;入夜,一場《印象大紅袍》的山水實景演出,以大王峰為幕、星河為燈,將茶史與傳奇娓娓道來。
“浮生若夢長”,無論是隱居民宿觀星品茗,還是于武夷山國家公園徒步尋幽,旅人皆能在此暫別喧囂,找回“云野之上,許時光驚艷”的純粹。
以茶為媒
赴一場武夷山水之約
巖茶文化隨旋律流淌,《聽茶說》吟唱出福建南平的山水人文,這里的一茶一葉,皆蘊藏著自然的饋贈與匠心的溫度。
今年春天,不妨暫別喧囂,循著MV的鏡頭與茶香,走進武夷山的云霧深處——看一片葉如何承載千年風土,品一盞茶如何照見東方美學,聽一座山如何訴說“茶醒春分,萬物共生”的靈動勃發。
春分已至,福建正芳菲
武夷山間,綠葉送香來
南平請您聽茶說!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漳州文旅
廈門文旅
綠都三明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轉載請標注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