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你們拿一個圣人去與人講學,人見圣人來,都怕走了,如何講的行?須做得個愚夫愚婦,方可與人講學。”
初釋:王陽明先生說:“你們端著一個圣人的架子給別人講學,人們看到圣人來了,都嚇跑了,怎么能講的好呢?必須先做個愚笨的人,才能給別人講學。”
壺天山人詮釋:其實這里講的一個道理。是什么道理呢?就是超凡入圣難,而超圣入凡更難。因為你到了圣人的境地,如果用圣人的面目去度化眾生,那么眾生是會被嚇跑的。因為大家距離太遠了。而真正明悟大道的,他其實又會降位打擊,會變成愚夫愚婦,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話,用大家都能夠明白的道理跟大家來進行展示,這就是超圣入凡,它其實是一個更高的境界。這個道理本身像《中庸》上講的“極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大家經常講的叫深入淺出。當然首先有一個概念,你一定要做到深入,你一定要成為圣人。現在市面上很多,都是說愚夫愚婦,大家都聽得懂。但他并沒有深入,他并沒有達到那個深度。所以說出來的東西都是毒雞湯。
應用:講一個讀國學經典的方法。比如說讀《論語》里面的一段,你把這一段讀了以后,就用一句文言文對他進行一個高度的概括。一定要用文言文,非常精妙,字數越少越好,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你再用大白話,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明白的話,再寫一句進行詮釋。你長期做這個功夫,可謂叫一陰一陽之謂道,必定有不一樣的見地。您不妨一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