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住建部多次強調“堅決穩住樓市”,政策組合拳讓買房成本明顯降低:房貸利率跌破3.5%,首付比例最低20%,廣州甚至直接解除限購。市場數據也驗證了回暖趨勢——北京、上海核心區二手房連續3個月微漲,浦東某小區三個月反彈5%。
但普通人更關心的是:這波反彈能持續嗎?未來房價會怎么走?現在買房會不會成為“接盤俠”?
政策托底,釋放明確信號
住建部明確提出“降息、增貸、減稅”組合拳,地方政府被賦予更大調控自主權。比如廣州率先解除限購后,北京、上海局部區域也放寬購房資格。更關鍵的是,住建部推動312個城市建立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優先支持優質民企融資,緩解房企資金壓力。這些動作釋放的信號很明確:穩住房地產市場,防止硬著陸。
剛需現在入場是機會嗎?
對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來說,當下可能是近幾年最好的上車機會。住建部反復強調“支持剛需”,政策寬松期疊加市場低谷,議價空間更大。比如深圳龍崗某樓盤,去年因地鐵開通和學區調整,三個月房價反彈6000元/㎡。住建部推動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上海直接給置換家庭最高10萬元補貼,這類政策紅利窗口期可能不會太久。
改善型家庭得盯緊政策
住建部提出“滿足改善性需求”,稅費減免政策讓置換成本大幅降低。北京有家庭換房直接省了20萬稅費,上海推出的“以舊換新”補貼更是實打實的優惠。但住建部也在推動教育資源均衡化,“老破小”學區房價值正在被稀釋,倒不如選擇交通便利、配套齊全的新社區。
投資客為何要謹慎?
雖然政策托底,但住建部明確“房住不炒”定位不變。一線城市房價租金比普遍超過50倍,年回報率不到2%,而房產稅試點擴圍預期增強,持有多套房成本將攀升。住建部力推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和REITs,或許更適合長期投資。
未來房價會怎么走?
住建部的表態透露出關鍵信息:一線城市房價不會“V型反彈”,但長期仍有支撐。人口向都市圈集中、產業升級(如AI、新能源)和土地稀缺性是核心邏輯。不過漲幅會更溫和,與經濟增速匹配,告別“暴漲時代”。
普通人該怎么辦?
- 剛需:住建部支持政策下,核心區域議價空間更大,比如靠近地鐵、產業園的次新小區,現在入場可爭取車位、物業費減免等優惠。
- 改善型:利用“賣一買一”稅費減免,置換到配套成熟社區,避開“老破小”陷阱。
- 投資型:關注住建部力推的保障房和租賃市場,直接炒房風險過高。
風險提示:別被“回暖”沖昏頭
住建部雖在托市,但分化加劇。上海陸家嘴、北京海淀房價抗跌,但遠郊區域還在跌。廣州南沙部分樓盤價格比2021年高點跌了20%,盲目抄底容易砸手里。
結語
住建部的政策方向很清晰:穩市場、保民生、促轉型。未來房地產不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而是回歸居住本質。普通人入場前,先看清政策風向——剛需抓住窗口期,投資則需轉向新賽道。畢竟,房子正在從“炒”到“住”轉變,這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大的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