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進一步深化數字化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提升高三英語備考效率與教學質量,2025年3月19日,由中國教師報、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承辦,天學網·數字化教學研究院協辦的課改中國行(英語)公益教研會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AI賦能新高考英語備考優化研討會在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長沙及周邊地市的600余名教師參會。
開幕式:凝聚共識,共謀發展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中英語教研員羅永華、中國教師報課改中國行(英語)項目主任羅健、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學英語教研員李宇、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教師段湘萍、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副校長呂佑祥、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高中英語教研組長吳瑩出席開幕式,其中羅健、呂佑祥分別為開幕式致辭。
中國教師報課改中國行(英語)項目主任羅健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副校長呂佑祥
專家報告:理論引領,策略賦能
羅永華作《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三英語教學研究》專題報告。她從課程標準和高考命題趨勢出發,提出“深度學習五大策略”,強調通過情感互動、知識建構、探究實踐、批判創造及審美體驗,推動核心素養落地。并指出,高三教學需注重思維訓練與主題意義挖掘,實現“知識-能力-素養”的轉化升級。
案例分享:AI融合,思維重構
段湘萍以《核心素養+AI:高三英語復習思維重構與備考策略》為題,分享實踐案例。她從“復習痛點”“思維重構”“AI工具落地”三大維度切入,提出“深度學習是理解性學習”的核心理念。她強調,教學活動需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三類活動,引導學生鑒賞文本、錘煉思維,例如借助數字化教學平臺實施“診斷-干預-反饋”三步策略:AI精準定位薄弱點、分層推送任務、人機協同優化反饋,推動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型為“素養引導者+AI調校者”,助力學生生成深度思維成果,實現從機械訓練到素養內生的跨越。
課堂觀察:技術賦能,素養落地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英語教師黃思成執教研討課《AI can read our minds?》。課程以“人機認知博弈”為主線,通過“技術恐懼-現實突破-倫理反思”三段式情境設計,融合高考題型與AI倫理議題,引導學生辯證分析職業替代可能性,強化語篇邏輯與批判思維。課堂充分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實現核心素養與應試能力的雙向提升。
專家點評:多維視角,深度解析
吳瑩進行課堂點評。她指出,教學設計緊扣時代背景,通過雙文本對比閱讀和三維訓練體系(宏觀結構、中觀邏輯、微觀語義),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與技術倫理意識。她強調,課堂的開放性結論有助于激發學生系統性思辨能力,為應對未來挑戰奠定基礎。
總結展望:踐行理念,提質增效
最后,李宇作總結發言。他與高三教師代表探討英語教學的“有效性”與“高效性”,鼓勵教師轉變理念,充分利用AI技術賦能教學教研,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踐行理論與實踐結合、文化素養與技能培養并重的現代教育理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