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至2月份,中國新型工業化生產較快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芯片的增長都比去年步伐更快。
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滲透率達到25%,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從‘自行車王國’到新能源汽車領導者僅用20年,中國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發展速度超乎想象!”
然而,中國現在發展如此快,為何美國至今不敢收割中國呢?
美國不敢收割中國的三個無奈究竟是什么?
中國經濟的崛起
在1978年以前,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經濟規模較小,生產力水平較低,當時,中國GDP僅為1495億美元,在全世界所占比重不過1.7%。
之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引入市場機制,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里進行國有企業市場改革,在沿海地區建立經濟特區,吸引外資,這些舉措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超過9%,這一驚人的速度在世界經濟發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中國從相對落后的經濟規模起步,一路奮起直追,逐步超越眾多發達國家,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24年,中國GDP達到134.9萬億元人民幣,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下,中國經濟猶如一艘穩健前行的巨輪,憑借自身堅實的發展基礎,成功抵御了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了持續增長。
中國經濟所展現出的強大韌性令人贊嘆,這是因為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涵蓋了從基礎原材料生產到高端制造業的各個環節,這使得中國經濟在面對外部沖擊時,能夠通過內部產業間的協同調整來保持相對穩定的運行。
中國連續15年穩坐世界第一制造大國的寶座,在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工業門類,中國從傳統的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到現代的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再到新興的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中國一應俱全。
這種完備的產業體系,使得中國在全球制造業分工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能夠滿足國內各種生產和生活需求,同時也為全球市場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產品。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形成了眾多產業集群,這些集群內的企業之間相互協作、配套完善,實現了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中國強大的制造業體系,宛如一座堅固的堡壘,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撐,也是抵御美國經濟收割的重要屏障。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和工業部門轉移,形成了低成本勞動力優勢。
這使得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領域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資本投資,推動了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經濟附加值,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隨著中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消費需求不斷增長,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這種以內需為主導的經濟結構,使得中國經濟在應對外部市場波動時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和穩定性。
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領域,為經濟的創新和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直接拉動了投資需求,還為經濟的長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運營速度最快的高鐵網絡,高鐵總里程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以上,中國高鐵技術在各方面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并在國際上積極開展高鐵項目合作,推動了全球鐵路交通的發展。
中國也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航天活動的國家,在航天技術的多個方面取得了眾多突破。
中國發展那么快,為何美國至今不敢收割中國呢?
美國不敢收割中國的無奈
美國非常擅長在全世界“割韭菜”,其經典套路就是利用美元霸權和金融體系,通過操控匯率、制造債務危機,挑起內外部矛盾,然后從其他國家賺取利益。
比如,美國就曾逼迫日元升值,直接導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陷入長達20年的經濟低迷期。
但為什么美國拿中國沒辦法,這是因為它“割韭菜”時慣用的那些手段,在中國根本行不通。
中國不是普通的“韭菜”,而是一棵扎得深、長得壯的大樹,美國的鐮刀砍下去,要么被彈開,要么只能削掉點皮毛,過段時間還會重新恢復。
中國作為全球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工業門類,這就意味著,無論中國面對怎樣的國際形勢,中國都能在內部實現自給自足,形成一個個緊密協作且相對獨立的產業生態閉環鏈。
美國想要在工業生產上對中國“卡脖子”,中國企業一方面會加速自主研發突破瓶頸,另一方面依托國內完善的產業鏈配套,短期內維持生產、持續創新,讓美國的制裁手段無法直擊要害。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也鑄就了規模驚人的內需市場,現在中國居民收入水平逐漸上漲,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將在關鍵時刻彰顯出巨大能量。
像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憑借國內龐大的消費,迅速崛起成為全球領軍力量,即使在國際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企業依然能夠憑借國內銷售穩住陣腳,持續投入研發。
中國雄厚的經濟規模和外匯儲備,令美國妄圖通過金融波動沖擊中國經濟的算盤徹底落空。
中國有著一套嚴密周全的金融監管網絡,在對外開放進程中,循序漸進地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而非盲目跟風,有效緩沖了美元的波動,穩穩守住了國內金融的底線。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如同一股強勁的東風,從東歐到中亞,為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還提升了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美國妄圖孤立、遏制中國經濟很難得逞。
再加上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穩健向前,逐步在世界站穩腳跟。越來越多的國家在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選擇人民幣結算,這一趨勢不僅降低了中國對美元體系的依賴,更從根本上避免了美元帶來的風險。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外部沖擊,中國展現出了強大的政策調整能力和戰略定力,有效抵御了美國收割的風險。
美國不敢收割中國,不是因為它不想,而是因為它做不到,中國的強大經濟韌性,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反收割”體系。
本期文章就到這里了,歡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區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本期文章的朋友也可以點點關注,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4-06-26:英國專家:美國無理打壓中國只會害人害己
局勢觀察:2025-03-20:美國試圖通過出口管制打壓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