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的時候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經歷,因為喜歡那個老師,而喜歡上了那門功課?
而且,幾十年后,我們依然還記得關于那位老師的點點滴滴。
這次是被《北上》的徐老師感動到了,他是謝望和的貴人,也是我們心目中好老師的樣子。
當學是“學渣” 謝望和在課堂上大談創(chuàng)業(yè)計劃時,徐老師并未打斷或嘲諷,而是耐心地傾聽。
他甚至被謝望和的激情所感染,嘴角壓不住地上揚。面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徐老師不是否定,而是說:“你讓我看到了洪淮首富的潛力” 。
當謝望和休學北上創(chuàng)業(yè)失敗后,垂頭喪氣地回來時,眼里早已沒有了“光”。
徐老師主動家訪,面對家長的質疑,他堅定地表示:“他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和頭腦,是許多‘乖學生’沒有的。”
而當謝望和的刷題營創(chuàng)意提升了班級成績后,校長提出單獨嘉獎徐老師時,徐老師卻巧妙地以“班級榮譽屬于所有人”為由,帶著全班學生一同享受了校長的大餐。
在《北上》徐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教育者的責任與擔當。
孫大川飾演的徐老師,既有教師的威嚴和嚴謹,又有對學生的關愛和包容,“邪魅微笑”等微表情,既保留了對財富的向往,又不失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心,太到位!
不過,令所有人沒有想的是,孫大川藏得太深了,他竟然是劉德華的”御用“聲替。
東北人的喜劇細胞是刻在骨子里的。難怪在《北上》劇中的徐老師,怎么看都討喜,人家可是自小浸潤在東北特有的幽默氛圍中的。
飾演徐老師的孫大川高中就考入鞍山市藝術學校,在表演課上,一口濃重東北口音,把趙本山的小品模仿得惟妙惟肖,總能博得班級滿堂彩。
不過,可別以為我們的“徐老師"完全靠天賦取勝的,人家也是下了大功夫的。
1999年,孫大川帶著對舞臺的向往考入中央戲劇學院音樂劇本科班。
在聲、臺、形、表的嚴苛訓練中,孫大川每天清晨六點準時出現(xiàn)在操場角落,對著斑駁的紅磚墻練習《雷雨》臺詞,冬日呼出的白氣在墻面凝結成冰花,這段經歷為他后來在《魂斷樓蘭》中分飾兩角的爆發(fā)力埋下伏筆。
2003孫大川大學畢業(yè),當同學們都在為能進入影視圈到處奔忙時,孫大川卻選擇了進入話劇院,這是個吃累不賺錢的地方。
在人民藝術劇院后臺,孫大川經歷了長達五年的“板凳期”。為了演好《屠夫》中三個性格迥異的配角,他連續(xù)42天吃住在劇院,甚至在化妝間墻上貼滿角色分析筆記。
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敬業(yè)態(tài)度,讓他在2010年《金陵秘事》中塑造的楊奇峰,將亂世投機者的卑怯與瘋狂刻畫得入木三分。
真的沒想到,《北上》劇中的“徐老師”這個小配角,其實飾演者孫大川居然是個“大咖”。
翻開孫大川的演藝履歷,會發(fā)現(xiàn)這位演員有著驚人的角色跨度。2015年《林海雪原》中的“小爐匠”欒平,是他反派角色的巔峰之作。
為塑造這個滿口黑話的土匪聯(lián)絡官,他特意向東北老獵人學習煙袋使用技巧,甚至在牙齒上涂抹特殊涂料營造煙漬效果。
劇集播出后,“欒平的牙是不是真的”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孫大川幽默回應:“每天卸妝要刷三遍牙,差點把琺瑯質刷沒了。”
而在都市輕喜劇《你是我的眼》中,孫大川頂著一頭泡面卷發(fā),與沈騰即興創(chuàng)作的“神馬浮云”東北RAP片段,成為全劇最爆笑名場面。
拍攝間隙,孫大川常被賈玲調侃“長著反派臉偏要搶喜劇飯碗”。這種在正劇與喜劇間自由切換的能力,源自他對話劇舞臺的深耕。
在人藝版《茶館》中,他既能演繹魯大海的耿直剛烈,也能化身唐鐵嘴的市儈狡黠。
更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銀幕后的“隱形天王”。自2004年為《天下無賊》配音開始,他就成為了劉德華“御用”聲替。
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中配音時,為了匹配劉德華受傷后的喘息聲,孫大川把自己關在密閉錄音室反復捶打胸腔,最終呈現(xiàn)的聲效讓徐克誤以為是演員原聲。
面對“小劉德華”的稱號,他笑稱:“要是長得再帥點,我就去競選四大天王了。”
在《北上》中飾演徐老師的孫大川,戲里戲外都透著狡黠與智慧,對女兒那是寵上了天。
2012年女兒的降生,讓這個熒幕上的“反派專業(yè)戶”展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柔軟。
在西北拍攝《擒狼》期間,他堅持每天收工后與女兒視頻,手機里存著2000多張家常菜照片,“都是媳婦的手藝,想家時就翻著看”。
有次為趕上女兒生日,他連夜驅車300公里趕飛機,帶著戈壁灘的風沙和牧民贈送的羊骨玩具出現(xiàn)在家門口。
妻子是他在中戲圖書館“蹲守”三個月追到的圈外人。當年為贏得芳心,他自編自演音樂劇片段,用《香格里拉》的詠嘆調表白。
如今夫妻倆學保持“絕不讓工作擠壓家庭時間”的約定。
在《我將喜歡告訴了風》拍攝期間,孫大川帶女兒客串滑冰場群演。
面對NG十幾次的窘境,這個銀幕硬漢卻展現(xiàn)出驚人耐心:“教閨女演戲比拿獎還有成就感。”
-04-
盡管孫大川時常出演陰郁角色,但那絕不是他的生活底色,他被稱為人藝 “開心果”。
在《面具》劇組,他給祖峰起外號“祖老師傅”,只因對方總端著保溫杯研究劇本;與梅婷對戲時,他即興加入的東北味臺詞,常讓監(jiān)視器后的導演憋笑到內傷。
有一次《茶館》彩排,藍天野打趣他“頂著劉德華的臉搶老頭戲份”,他秒接:“那得先跟您偷師三十年茶道功夫。”
2024年拍攝《狗剩快跑》時,他給反派角色喬四虎設計隨身攜帶算盤的細節(jié),美其名曰“反派也要搞經濟建設”。
拍攝間隙撥弄算珠的樣子,竟成劇組解壓神器。連導演都感嘆:“有他在,盒飯都能多吃兩碗。”
這種將藝術匠心與生活幽默完美融合的特質,正是孫大川扎根影視圈24年仍葆有創(chuàng)作活力的秘訣。
-05-
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孫大川在《北上》中飾演的徐老師生動地詮釋了這一理念,讓我們看到了教育不在于灌輸,而在于引導和啟發(fā)。
孫大川的精湛技藝,同樣充滿了智慧和幽默,無論是劉德華的“聲替“ ,還是他飾演的各種角色,他都全情投入。
而戲外的孫大川,對家庭更是深情負責,讓我們看到了他豐富而立體的人生。
期待孫大川用他的才華和熱情,為我們帶來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