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民航局官方正式發布了《2024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生產統計公報》。
為何說重磅發布呢?
因為這個數據太重要了,他是最準確、最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對于分析研究民航業整體情況、各地民航發展情況、發展趨勢等等非常重要。
此前,雖然有多個機構也發了相關的估算,但無論是準確性,還是權威性,與民航局官方發布的資料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翼哥一起帶著你看看這份報告講了什么重點內容。
一、機場建設熱潮:4個新成員登場
當下,我國已開啟了一輪史無前例的民航機場建設大浪潮。
根據民航局發布了“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有關指標顯示:
2020年,我國民用運輸機場241個
2025年,我國民用運輸機場270個
也就是說,十四五期間,將增加29座機場。
到2024年底,我國境內運輸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共有263個,比2023年新增4座機場,分別是:
河北邢臺褡褳機場
新疆奇臺江布拉克機場
新疆和靜巴音布魯克機場
黑龍江綏芬河東寧機場
截止2024年底,通航城市突破258個,比2023年增加三個。
隨著邊疆與內陸城市機場的落成,“縣縣通航”的夢想正加速照進現實,空中走廊已延伸至天山腳下與東北邊陲。
2025年,將是“十四五”的最后一年,根據規劃,還將有6座機場投入運營,還有一些城市有望實現通向世界的機場夢。
當然,我們也發現,還有30多個地級市至今仍沒有民用運輸機場(不含通用機場)。
比如蘇州、東莞、宿遷、麗水、衡水等地。
二、吞吐量狂飆:創下3大記錄
記錄一:14.6億人次!旅客吞吐量創歷史新高!
2024年,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4.6億人次,較上年增長15.9%,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8.0%。
這是中國民航史上首次突破14億人次大關,標志著航空出行已成為國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國內航線:快速增長,貢獻13.6億人次,同比增長12.2%,較2019年增長12.2%。
國際航線:強勢復蘇,完成9927.9萬人次,同比增長109.8%,恢復至2019年的71.2%。
地區航線:表現亮眼,完成1889.6萬人次,同比增長38.8%,恢復至2019年的67.9%。
記錄二:40座千萬級機場,頭部效應顯著!
2024年,全國有40座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萬人次,首次突破40座。
比2019年增加1座,比2023年增加2座。
其中石家莊正定機場繼2019年后重新進入千萬級機場行列。
而無錫碩放機場則是首次入圍千萬級機場行列。
江蘇則是首次有兩座千萬級機場。
記錄三:突破2000萬噸!貨郵吞吐量創新記錄!
2024年,全國民航貨郵吞吐量2006.2萬噸,較上年增長19.2%,較2019年增長17.3%。
這是中國民航史上首次突破2000萬噸大關,標志著航空物流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國內航線:完成1130.6萬噸,同比增長16.8%,較2019年增長6.2%。
國際航線:完成875.6萬噸,同比增長22.4%,較2019年增長35.6%。
區域亮點:湖北貨郵吞吐量暴增130%,成為全國增長最快的省份,鄂州花湖機場貢獻了絕對力量,其貨郵吞吐量86.5萬噸,暴漲252.7%,已排到全國第五大貨運機場,順豐力量令人敬佩。
新疆貨郵吞吐量增長47.1%,“一帶一路”物流通道價值凸顯。
增長密碼:跨境電商、高端制造業和國際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推動航空貨運市場持續擴張。
三、頭部效應顯著:中國民航 “強者恒強”!
2024年,中國民航的“頭部效應”愈發顯著——無論是大型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還是領先省市的航空業務占比,都呈現出“強者恒強”的趨勢。
隨著航空樞紐建設的加快推進,這種趨勢有望進一步加強。
一是“二八法則”凸顯, 40座頭部機場貢獻83%客流
2024年,全國40座千萬級機場,合計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貢獻了全國83.4%的旅客吞吐量,頭部效應愈發顯著。
二是北上廣三極,領跑全國。
廣東、上海、北京三大航空強省(市)繼續領跑全國,旅客吞吐量合計占全國總量的28.1%,貨郵吞吐量合計占全國總量的51.5%。
旅客吞吐量TOP3:
廣東:1.67億人次,同比增長18.2%。
上海:1.25億人次,同比增長28.6%。
北京:1.17億人次,同比增長26.6%。
貨郵吞吐量TOP3:
廣東:434.9萬噸,同比增長17.2%。
上海:420.6萬噸,同比增長10.6%。
北京:177.0萬噸,同比增長30.1%。
廣東、上海、北京也是僅有三個過億人次的省市。
如果加上排名第四的四川9983.5萬人次,四個省市占全國35%,超過1/3。
此外北上廣增速也是最快的三個省市,上海以28.6%的增速領跑全國,北京26.6%和廣東18.2%緊隨其后。
三是四大機場群,集聚效應明顯。
2024年,中國民航的“四大機場群”格局更加清晰,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機場群齊頭并進,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空中引擎”。
長三角機場群:以2.88億人次的旅客吞吐量穩居榜首,同比增長19.5%。
粵港澳大灣區:1.55億人次,增長18.3%。
京津冀機場群:1.51億人次,增速最快,達22.5%,大興機場的輻射效應進一步釋放。
成渝機場群:1.47億人次,增長13.0%,西南航空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
四大機場群憑借其經濟活力、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優勢,成為中國民航的核心增長極。
旅客吞吐量:合計占比50.7%,超過半壁江山,成為全國航空出行的主要承載區域。
貨郵吞吐量:合計占比近70%,凸顯其在全球供應鏈和物流網絡中的關鍵地位。
四、你的家鄉排第幾?省份排名揭秘!
旅客量TOP5:
廣東(1.67億人次)
上海(1.25億人次)
北京(1.17億人次)
四川(9983萬人次)
浙江(8453萬人次)
貨郵量TOP5:
廣東(434.9萬噸)
上海(420.6萬噸)
北京(177萬噸)
浙江(107.3萬噸)
湖北(106.4萬噸)
盡管頭部機場虹吸效應顯著,但186座中小機場正以差異化服務激活區域經濟。
新疆、黑龍江等地邊疆機場增速超15%,見證“航空+文旅”的新模式崛起。
因為每一個機場都有機場的夢開始的地方!
2024 年民用運輸機場的發展成績斐然,無論是機場建設,還是旅客吞吐量增長,都展現出航空運輸業的蓬勃生機。
未來,相信中國民航將會更加美好,祝福中國民航業!
加油,中國民航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