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為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印度成為聯合國認證的2024年最迅速的主要經濟體!印度政府預測的GDP增長率在7%-7.5%,而我國去年的GDP增長率為5%,與印度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既然印度的經濟增速如此之快,為什么美國還處處針對中國,而不針對印度?究竟是什么原因,西方讓“中國威脅論”大行其道,卻鮮少提及“印度威脅論”?如今被視作全球經濟“領頭羊”的印度,究竟是被人低估了,還是一個“虛胖”的對手?
表面和諧的美印關系
今年2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與外長蘇杰生一同出訪美國,會晤美國總統特朗普。
會晤期間,莫迪曾多次表態:特朗普2.0時代,美印兩國將“重續友好”,合作應對俄烏沖突、印太局勢等國際問題。
然而,真實的印美關系,如莫迪和特朗普那般“如膠似漆”嗎?
放眼過去半個世紀的美印外交,美國同印度之間的關系,遠非人們想象得那般和諧。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期間,美國公開支持戰略盟友巴基斯坦,并將“企業號”航母派遣到孟加拉灣,迫使印度停戰。
第三次印巴戰爭簽署場景
1998年,印度進行核試驗后,美國更以“核不擴散條約”為由,對印度采取了嚴厲的經濟制裁。
直到21世紀初,美國對印度的核武制裁才逐漸松弛。
即便如此,也并非意味著美印關系就此一帆風順。
2018年,印度不顧美國警告,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印度大規模采購俄羅斯出口石油,狠賺一筆。
眼看印度成為俄羅斯的“輸血包”,拜登政府曾多次警告印度停止印俄貿易,但出于美印合作等種種原因,美國對印的制裁計劃方才作罷。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中心分析,拜登執政期間,美印關系曾一度呈現低迷態勢,美國的各大人權機構組織,曾多次以“民主化”問題向印度發難。
所以莫迪政府在美國去年大選中,更偏向以特朗普為首的共和黨,而非民主黨,特朗普2.0時代美印關系回暖,也就不足為奇。
那么,既然同樣不喜印度,美國在對中、印兩國都采取遏制戰略的同時,為什么更傾向打壓中國?
美國“放過”印度的三個原因
美國更愿選擇打壓中國,而非印度的第一個原因:中國的實力強于印度。
在經濟領域,印度去年的經濟增速雖然遠超中國,但印度的產品質量、產業結構,與中國仍有不小的差距。
十年前,我國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截止2024年4月,已經完成計劃的86%。
從人工智能到國產發動機,種種跡象表明,目前中國已擺脫昔日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態,正逐步搶占國際產業分工的上游產業鏈。
“中國制造”的突飛猛進,給美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也正是拜登和特朗普兩屆兩黨政府,都不約而同對中國加征關稅、限制技術出口的主要原因。
印度在高端產業領域,仍與中國有不短的距離,其基礎設施、制造業僅占據其產業結構的20%,相比中國落后10個百分點。
而在關鍵的國防問題上,印度立國至今,尚未完成獨立自主的軍工體系,號稱“萬國牌”的軍備情況,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指揮效率。
考慮到印度的情況,美國覺得沒有必要對它動刀兵。
印度的人口紅利將持續到2050年,屆時印度將有17億人口,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比中國多出2億人。
其中,印度的青壯年人口還不在少數,而中國在2025年早已步入“老齡化”社會。
這意味著,印度將是美國理想的低端產業轉移目標與海外銷售市場,美印兩國的經濟合作概率遠大于競爭風險。
美國的第二個無奈在于看到了,印度的威脅在將來,而不是現在。
而接下來的第三個無奈是,美國認為印度的地緣情況有利用之處。
2020年,拜登當局與印度簽署BECA協議,準許印度實時獲取美國的地理信息情報。
美國此舉是想扶持印度,遏制中國,給予印度情報支持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很難看到印度對上中國有勝算。
印度雖然從尼赫魯時代開始,高呼印度要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但同巴基斯坦、中國和斯里蘭卡等周邊國家的沖突,也讓印度的地緣環境無法樂觀。
中國在近些年提出的“亞投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框架,顯然比印度更具備全球影響力,對美國的全球霸權也構成了直接的挑戰。
只要美國的領導層沒有沖昏頭腦,都勢必會選擇優先遏制中國,甚至會“聯印制中”,驅虎吞狼。
那么,印度會成為威脅中國的潛在對手嗎?
結語
印度與中國確實在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各領域都有差距,但毛主席說過“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如果放任美國扶持印度,印度必將會對我國的西南邊陲形成掣肘,影響到我國對臺海、南海的布局。
如果中國想要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地緣局勢,就必須要解決印度方面的外交問題。
對中國來說,瓦解美國“聯印制中”陰謀的最好方式,就是將印度變成朋友,實現“龍象共舞”。
事實上,促成中印合作,也正是中國近年來努力的方向。
去年10月,中印兩國達成邊境和解,解決了兩國最大的一塊心病。
未來中印兩國將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等國際框架的合作之下,進一步深度合作,做到國家戰略優勢之間的互補,那時美國“聯印制中”的陰謀將不攻自破。
參考文獻:
觀察者網:毛克疾:美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印度?
紐約時報中文網:從“特殊地位”到幾近決裂:中印關系考驗莫迪
三湘都市報: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GDP達134.9萬億元 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