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報道,全國政協副主席3月17日在社交媒體發文,間接回應香港商人李嘉誠向美國貝萊德集團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交易。以下為全文:商人有沒有祖國?也許香港被外國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以為一切“在商言商”。有眼睛的人都會看到香港當年在英國管治期間被要求對英國經濟的服從和貢獻,有腦袋的人也會想到美國政府對美國企業的扶持、對TikTok的針對和對中國產的船只的打壓,大家說商人沒有祖國嗎?是“在商言商”嗎?
港口(資料圖)
3月初,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子公司和記黃埔宣布,將全球港口業務打包出售給美國黑石財團和瑞士地中海航運公司組成的聯合財團。這些港口分布在23個國家,涵蓋墨西哥、英國、荷蘭、阿聯酋、埃及、澳大利亞、泰國等,總數43個,全是海外港口,不包含和記黃埔運營的中國大陸和香港港口。雙方商定的交易總額為230億美元,由于資金額度很高,而且相當于李嘉誠放棄了公司名下的全部港口業務,這被認為是很重要的一次交易。
他將其中爭議最大的兩個港口,打包拋售給了美國的資本財團,給美國在該運河問題上“爭取”到了更多主動性,他的這種做法被報道之后,很快就引起了海內的眾多質疑和爭議。毫無疑問,很多國人就指責他唯利是圖,不顧國家利益,因為該運河上的港口對我國的對外貿易,意義十分重大,隨著我國近些年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擴大,我們和一些亞非拉國家建立了友好的貿易合作和往來,其中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馬就是我們其中一個重要伙伴。
港口(資料圖)
3月4日,李嘉誠將在巴拿馬運河的基業,拱手讓給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媒體爆料,貝萊德集團在跟長和談收購期間,曾到白宮向特朗普匯報工作,他的舉動讓收購蒙上了政治壓迫的陰影。受到影響的香港一方,《大公報》分別于3月13日、15日和17日發表社評,雖未指名道姓,但批評李嘉誠的態度已然明顯。大陸的態度明確,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轉載了“批評”李嘉誠的文章后,也不再沉默——中方的專機直達巴拿馬。
用國家之失,換取自己的利益,香港《大公報》多次發表社評,批評李嘉誠的原因之所在。長和跟貝萊德集團的交易,并非普通商業行為。第一點,貝萊德集團的CEO芬克跟特朗普私交甚篤。芬克曾在跟李嘉誠敲定買賣期間,和特朗普有過會面,之后特朗普的公開發言,也提到過“沒有把巴拿馬給中國”的話。有了巴拿馬運河,各國的船只再也不用花費2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跨越。
李嘉誠(資料圖)
國內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認為,大家都誤會李嘉誠了,李嘉誠出售港口的行為純屬于商業貿易,而且是屬于不良資產出售,這次出售港口的行為是來了一個漂亮的資產置換。被公認的親大陸的臺灣兩位知名名嘴郭正亮和蔡正元也在視頻中質疑,大公報批評李嘉誠的文章毫無邏輯可言,因為李嘉誠賣的又不是軍事港口。
新華社巴拿馬城3月16日報道,3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馬輝率中共代表團訪問巴拿馬,會見巴主要政黨領導人,同智庫學者等座談。馬輝表示,中方愿同巴政黨、智庫加強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和信任,鞏固中巴友好關系民意基礎。巴方表示,愿深化雙方友好交往,凝聚合作共識,推動巴中友好事業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