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讓“壓力”成為許多人繞不開的關鍵詞。職場競爭、家庭責任、社會期待……這些壓力如同隱形的枷鎖,不僅影響白天的精力,更讓夜晚的入睡成為一場“持久戰”。失眠、多夢、易醒等問題,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3的人存在睡眠障礙,而壓力是導致這些問題的首要誘因。那么,如何在壓力爆表的當下,找到屬于自己的“安睡密碼”?
壓力與睡眠如同一場雙向“拉鋸戰”
壓力與睡眠的關系如同“惡性循環”:壓力過大導致睡眠質量下降,而睡眠不足又會加劇焦慮、降低抗壓能力。當人處于高壓狀態時,身體會分泌皮質醇等應激激素,這類激素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延緩入睡時間。同時,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會持續活躍,導致思緒反復,難以平靜。
科學應對壓力,從調整睡眠習慣開始
要想擁有好的睡眠,不妨從調整睡眠習慣入手。首先,設定“睡眠儀式”。一個簡單的睡前儀式,如泡一杯溫牛奶、冥想、閱讀紙質書、聽輕音樂、深呼吸或熱水泡腳,都能給大腦發送即將進入休息狀態的信號,有助于放松身心,更快地進入深度睡眠。研究顯示,規律的睡前儀式能縮短入睡時間約20%。
其次,優化睡眠環境。保持臥室溫度在18-22℃,使用遮光窗簾或眼罩,減少噪音干擾。床墊和枕頭的選擇需貼合身體曲線,避免因不適導致夜間頻繁翻身。
第三,白天適度運動。規律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能顯著改善睡眠質量,但需注意運動時間。建議在睡前3小時完成鍛煉,避免因腎上腺素升高影響入睡。
第四,限制晚間屏幕時間。藍光是影響褪黑激素分泌的元兇,而褪黑激素正是調節睡眠的關鍵激素。因此,睡前一小時內盡量減少手機、電腦、電視等屏幕的使用,可以閱讀紙質書籍或聽輕音樂來放松心情,為入眠做好準備。
安全用藥,綜合干預
對于長期受失眠困擾的人群,在調整生活方式后仍無法改善的情況下,可尋求專業醫生指導。近日,第二十一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在滬舉辦。在精神&神經分論壇上,眾多精神類疾病領域中西醫專家,討論和交流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臨床實踐經驗。其中北京回龍觀醫院閆少校教授表示:“改善睡眠,‘靜神’是關鍵。”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發的益腎養心安神片,具有益腎健腦、養心安神的功效。
北京回龍觀醫院閆少校教授在會上作報告
閆教授指出,基礎研究發現,益腎養心安神片可保護腦神經元功能和結構,改善機體應激狀態,具有鎮靜、催眠的作用,同時可增強記憶、抗疲勞,能系統改善睡眠,調控睡眠-覺醒周期。臨床研究證實,該藥治療失眠臨床總有效率為88.3%,不僅可明顯改善入睡困難、睡而易醒、早醒、睡眠時間短等夜間睡眠癥狀,而且可改善日間功能障礙,改善神疲、乏力、健忘、頭暈、心悸、腰膝酸軟等軀體癥狀,并且安全性良好,對于失眠可以發揮綜合干預的優勢。
學會科學應對壓力,或許是解鎖安睡的“真正密碼”。例如,每天抽出10分鐘進行深呼吸或拉伸,降低即時壓力水平;明確工作與休息的分界線,避免睡前處理工作消息;偶爾失眠無需焦慮,過度關注會加重心理負擔。通過科學調整,讓睡眠像花開一樣自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