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瀾昌
特朗普政府切斷對自由歐洲電臺的聯邦撥款,這家冷戰時期的“宣傳機器”如今面臨停擺,其管理層不甘心接受命運,直接起訴美國政府,試圖奪回國會撥款。同時,捷克、歐盟等歐洲國家高官也緊急商議是否接手資助該媒體。然而,這一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西方輿論戰體系的分裂,更暴露了歐美在戰略目標上的矛盾。
自由歐洲電臺的斷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調整國際宣傳戰布局的一部分。據悉,不僅是該電臺,包括美國多個“對外宣傳”機構的聯邦撥款都已被切斷。美國政府此舉,顯然是為了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并重新審視這些冷戰遺產是否仍具有實際價值。一直以來,這些電臺打著“自由新聞”的旗號,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政治宣傳,而其資金來源幾乎全部依賴美國政府。特朗普政府的舉動表明,華盛頓不愿再繼續承擔這種昂貴且政治效益有限的宣傳投入,尤其是在美國國內財政赤字持續膨脹的情況下,削減國際宣傳機構的預算成為合理選擇。
然而,這一決定卻在歐洲引發了軒然大波。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甚至提出由歐盟接手自由歐洲電臺的運營,強調該電臺“符合歐洲利益”。前捷克駐美大使更是將其形容為“反共堡壘”,試圖煽動西方繼續維持這一冷戰遺產。然而,歐盟是否愿意承擔這一開支,仍然存疑。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表示,將討論如何維持該電臺運轉,但歐盟尚未承諾出資。
歐洲國家為何如此焦慮?一方面,自由歐洲電臺一直被視為西方向俄羅斯、伊朗等國進行輿論滲透的重要工具。它不僅以多種語言向這些國家播送“西方價值觀”,還直接參與了一些針對俄白兩國的反政府宣傳戰。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歐洲越來越依賴這些輿論工具來影響俄國內部輿情。因此,當特朗普政府突然掐斷資金來源,歐洲政界頓時陷入恐慌,擔憂西方輿論戰會因此受挫。
另一方面,這一事件也暴露了美國與歐洲盟友在戰略上的分歧。特朗普政府始終強調“美國優先”,對外事務上更關注直接利益,而不愿意繼續無底線地為歐洲的“冷戰幻想”買單。歐洲則希望維持西方在信息戰中的主導地位,以繼續對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施加影響。這種分歧,使得美歐在輿論戰問題上產生重大裂痕。
此外,美國國內的法律爭議也為這場風波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自由歐洲電臺已經向美國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特朗普政府此舉“違反憲法”,并要求恢復國會撥款。然而,美國政府的立場仍未明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塔米·布魯斯在被問及是否支持解散這些廣播機構時,態度曖昧,既未直接表示支持,也未完全否認,只強調“使用納稅人的錢是嚴肅的事情”。這表明,美國政府內部對這一問題尚未達成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方面對此舉表示歡迎。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直言不諱地稱,這些電臺本質上是“純粹的宣傳機器”,其關閉符合俄羅斯的利益。長期以來,俄方一直指責自由歐洲電臺等西方媒體機構在俄境內進行“信息戰”,試圖煽動反政府情緒。因此,美國的資金斷供,無疑讓俄方看到了一次難得的輿論戰松動的機會。
然而,自由歐洲電臺的停擺并不意味著西方輿論戰的終結。即便美國政府不再提供直接資助,歐洲國家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確保其繼續運行。例如,捷克政府已經表達了接手意愿,而歐盟若最終決定接盤,也可能通過調整預算,將資金投入這一宣傳戰工具。此外,私人基金、游說組織等,也可能成為這些媒體繼續生存的后備力量。
但問題在于,這些資金能否填補美國政府的財政缺口?自由歐洲電臺的年度預算高達1.5億美元,這對任何單一歐洲國家來說,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而歐盟內部對于資助該電臺的分歧也可能成為問題,特別是在經濟衰退和內部債務危機加劇的背景下,許多國家未必愿意將大筆資金投入這一政治項目。
特朗普政府對國際宣傳機構的調整,反映了美國在全球戰略上的新變化。華盛頓不再愿意無限制地投入資源進行“意識形態輸出”,而是更加注重現實利益。對于歐洲而言,這一變化可能意味著西方輿論戰的格局將發生重大調整。
自由歐洲電臺的命運,或許是整個西方宣傳體系未來走向的一個縮影。西方國家能否繼續維持過去的輿論霸權,已不再取決于單方面的意愿。未來,隨著國際格局的變化,類似的輿論工具可能會被逐步削弱,而多極化的信息傳播體系,則將成為新的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