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唐適愿&晶晶
每年3·15打假,都會涌現出不少安全問題。
今年從3月12日的楊銘宇黃燜雞開始,不斷有熟悉的品牌被點名。
從飲食到日用,百分之八十乃至九十的人,都逃不開這些品牌。
在驚呼“太恐怖”,“商家還給不給我們留活路”的同時,也不由得想問一句:
“究竟是誰,在縱容這些黑心商家?”
今年3·15的重災區之一,是一次性衛生用品。
其中問題最嚴重的,是一家叫“梁山希?!钡募堉破饭?。
說是紙制品公司,卻不生產紙制品。
他們專門搞“廢品回收”。
即,向那些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廠家購買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
美其名曰,“二等品”。
所謂“一等品”,就是正規售賣的那些質量完全合格的產品。
而這些“二等品”,就是淘汰下來的垃圾里,相對完好合格的。
他們以260元到1400元一噸的價格,從“麥酷酷”“自由點”這些知名品牌的廠家收購垃圾。
再以七八千一噸的價格,倒手賣到市場上。
據悉,從30噸垃圾中撿出七八噸“二等品”,都算少的。
這其中的利潤之高,令人咂舌。
可能有人會問了,這樣的產品,是怎樣銷售出去的呢,銷售渠道是什么呢?
為什么這樣的黑心商家能夠經營下去?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的“散裝衛生巾”。
一些電商平臺上,會公開銷售散裝雜牌衛生巾,以極低的價格,大量銷售。
比如21.99元100片的。
還有一些小商鋪賣的,幾塊錢一大塑料袋的散裝衛生巾。
據統計,某單一平臺、單一鏈接的銷量,都能達到20萬。
如果問,為什么用在私處的產品,也敢買這種“三無”的,就會有人說:
“生活難。
我有難處。
衛生巾真的太貴了,負擔不起?!?br/>

可能有人說,一包衛生巾不超過十塊,一個月只有一次生理期,能花多少錢呢?
一位女性生理期一天大概需要5-6片衛生巾;
一包衛生巾大概是8-10片,平均10元左右,好一點的品牌要十幾塊;
一次生理期5-7天,日用夜用都算上,大概要用4包左右。
平均算下來,一個月大概四五十塊。
看似不多,但如果是針對貧困山區的女性呢?
四五十塊,可能是一大家子人幾天的伙食費。
難道她們就不需要用了嗎?
這么說不是鼓勵黑心商戶,也不是替他們說話,而是說,有些時候,有些人,在有些事情上,只能做出不得已的選擇。
也正是這樣的選擇,給了黑心人鉆空子的機會。
他們拿捏著你的無奈之處,用最沒良心的行為,剝奪你的權益。
他們,掙的就是底層人心酸的錢。
既然說到了衛生用品,就再說一說正規品牌的衛生巾。
其實,衛生巾行業近年來,一直都是風波不斷。
去年就接連曝出“虛標長度”“pH 值標準爭議”等一系列事件。
一位自媒體博主曾測量了十款市面上最為常見的衛生巾,竟然沒有一款的實際長度與標示長度相符。
絕大多數都明顯短于標示長度,相差幅度達到 10 - 58mm。
即便國家標準允許衛生巾生產長度存在±4%的誤差,但這種只短不長的測量結果,很難不讓人質疑產品存在縮水現象,是在欺騙消費者。
2024年8月,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消費者協會進行的衛生巾質量調查顯示,有 26 個產品的 pH 值超出了陰道正常酸堿度范圍(3.8 - 4.5);
15 個品牌的微生物指標接近國標上限。
長期使用這類衛生巾,極有可能破壞女性陰道菌群平衡,進而引發婦科炎癥。
當面對消費者投訴時,竟有部分品牌客服說出了“接受不了可以不買”的話!
還有產品客服,將消費者使用產品后出現的過敏問題,歸咎于消費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甚至天氣等外在因素。
這種推諉責任的行為,無疑是在消費者受傷的心靈上撒鹽。
到了今年2月,國內某女性護理品牌又在推出“比基尼安睡褲”衛生巾產品時,著重強調“三角剪裁”,以及,“減少 40% 肌膚接觸面積”的獨特外形設計;
把“姨媽期也要時尚精致”“實現穿衣自由”當作核心賣點進行宣傳。
產品一經推出,便在社交平臺上遭到了鋪天蓋地的吐槽。
眾多女性消費者紛紛表達心聲:
在經期,她們追求的是舒適感以及有效的防漏保護,以此獲得內心的安全感,而非所謂的性感。
如果說,散裝衛生巾敢這么猖狂地售賣,是因為有“生活所迫”的女性。
那這些品牌衛生巾,又為什么敢如此敷衍他們唯一的用戶群體呢?
也是因為拿準了女性們的“無奈”。
曾幾何時,衛生巾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個難以啟齒、甚至不能拿到臺面上談論的話題。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月經和衛生巾都被認為是“女人的事”,不值得在公共場域內進行討論。
這就導致很多人對月經和衛生巾缺乏基本的了解,更不用說感同身受,去追問其質量問題了。
這些“傲慢”的品牌商,就是在鉆“女性羞恥”的空子。
如果說,三無產品以價格去抓底層人民,衛生巾拿捏有羞恥心理的女性。
那啄木鳥維修,抓的就是打工人。
啄木鳥是負責上門維修的平臺,在3·15的曝光里,啄木鳥具有多種亂象:
高收費,90元的塑料洗衣桶,能夠要價到600;
技術低,新員工短期培訓快速上崗,多數員工沒有資質,培訓期也只教溝通話術,不教實際技術。
到了上門服務,考驗的也不是對維修有多精通,而是你的嘴皮子多熟練、心理素質是否過硬。
只要你能臉不紅心不跳,一切都能應付得來:
用戶說價格高,就假裝打個電話要個優惠券;
涉及到技術盲區,維修失敗,就用培訓的話術來解釋。
總之,話術培訓兩天,入職一周上崗,什么都能修。
至于修不修得好、值不值這個價,那就是兩回事了。
畢竟,這些有需求的用戶,大多都是獨居在外的年輕打工人。
他們臉皮薄,不好意思砍價;
社恐,不敢與人爭論;
最擅長的解決方式,是花錢息事寧人。
同時,上門維修又意味著掌握了你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
因為幾百塊錢起了沖突,什么面子里子,都是小事,威脅到人身安全,那才真叫得不償失。
從飲食到衛生再到日常生活,為什么黑心商家源源不斷,每年都點名和處罰,卻始終是屢禁不止?
除去有關部門的監管,我們作為消費者,也當“重拳出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
買東西回家發現缺斤少兩,想想距離和金額,覺得算了,折騰一趟“不值得”;
平臺上購買到假貨,和客服交流不順暢,想著算了,自認倒霉;
遇到高額要價、強買強賣的情況,不好意思拒絕,最后只好掏錢,圖一個“息事寧人”。
但其實,我們的一次次“認栽”,就是在給這些無良商家可乘之機。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講述了一位電商用戶遇到惡意退款之后,千里追尋的經歷。
其中有一段話:
“每一次的沉默,其實都是在默許惡的發生。
只有更多人愿意站出來發聲,那些丑惡和不公才會被戳穿,光亮才能照到每一個人的頭上?!?br/>
不可否認,法律和有關部門的監管,是最好的治理方式。
但同時,消費者的配合,也是打擊不良商家的重要一環。
我們希望這個世界充滿陽光,驅走陰霾與黑暗;
我們渴望世界更加美好,生活更多色彩。
雖然確實有許許多多的不公和亂象存在,但也總在不斷被修正。
中國政法大學與華東政法大學發起了衛生巾互助盒計劃,進一步延伸到了山區中小學,讓更多女孩子能夠更加自信地成長,坦然面對月經這件人生中的必經之事。
甚至越來越多的男性也開始加入這一活動,在學校、餐廳、商場等場所提供衛生巾互助盒,讓女性出行不受困擾。
新的衛生巾國標也正在緊鑼密鼓地起草之中。
啄木鳥平臺開始正視亂象,著手整改;
楊銘宇黃燜雞關閉店面,承認錯誤。
所以,即使現在正有烏云遮住陽光,也總會有被風吹走的一天。
做一個追光者,也做一個驅霾人。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站在陽光下,看花開,望美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