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法國外交部長巴羅特緊急敲定的訪華行程,將歐洲對華政策的內在撕裂暴露無遺。這位原定4月訪華的外長突然提前行程至3月27日,恰逢歐盟對我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關鍵節點。
更耐人尋味的是,馬克龍外事顧問博納通在18日致電王毅外長時,特意強調"反對陣營對抗",這與法國總統2月24日訪問美國時,與特朗普的表態形成戲劇性反轉——當時馬克龍剛向美方示弱"為了不讓特朗普向歐洲加征關稅,稱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向中國加征關稅。"
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
首先,此番政策急轉彎的背后,是法國戰略焦慮的集中爆發。據法國國家干邑行業管理局最新數據,過去4個月,對華出口量同比驟降60%,而美國市場的潛在危機更具毀滅性——特朗普上周公布的"200%葡萄酒關稅計劃",直接威脅法國價值10億歐元的對美酒類貿易。這種雙重擠壓將導致該地區70%的工作崗位以及產業生態會被摧毀。勃艮第葡萄酒行業協會已向愛麗舍宮發出"行業崩潰預警"。
產自法國的馬爹利干邑白蘭地
其次,地緣政治層面的算計同樣關鍵。隨著美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秘密接觸持續曝光,法國主導的歐洲自主防務構想正遭遇系統性危機。若美俄就烏克蘭戰后安排達成協議,歐盟在東歐的安全話語權將徹底邊緣化。這種前景迫使巴黎不得不重新評估其"平衡外交"的實際效用,而中國在沙特-伊朗和解中展現的斡旋能力,成為馬克龍政府試圖撬動地緣格局的重要支點。
先是打電話溝通,緊接著外長要訪華,法方此次"求援"暗含多重戰略試探。博納通在通話中特別提及反對貿易戰,關稅戰,要"磋商解決經貿摩擦",實則劍指歐盟內部對華政策主導權的爭奪。當前德國總理朔爾茨因預算危機支持率暴跌30%以下,就意味著這屆政府的前景已經處于危險狀態。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受困于移民問題,這為法國重塑歐洲對華議程提供了機會窗口。巴黎試圖通過率先與中國達成貿易諒解,確立其在歐盟對華事務中的"首席談判代表"地位。
馬克龍外事顧問博納通
但法方的戰略投機缺乏可信度。如今,歐盟企業傾銷幅度確鑿,這意味著即便法國取得關稅豁免,也必須接受嚴格出口配額管理。更嚴峻的是,馬克龍政府至今未撤回支持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立場,這種"既要市場又要壁壘"的雙標做法,大家覺得中國會相信么?
當前法國若試圖在"聯美制華"與"借華抗美"間騎墻搖擺,不僅難以化解眼前的干邑危機,更可能錯失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戰略機遇。法國需要明白,在21世紀的大國博弈中,戰術性變臉已無法換取戰略性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