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真是不好意思,最近手頭太緊,能不能借我點錢周轉一下?”電話里傳來一個熟悉又略帶討好的聲音。
我拿著手機,看了一眼屏幕上的名字——李輝。
高中同學,畢業后各奔東西,偶爾在同學群里聊幾句,關系算不上多親近,但也不生分。幾個月前,他忽然聯系上我,說做生意缺點流動資金,問能不能借6000塊,等生意穩定了一定還我。
“這……”我本想推辭,可聽著電話那頭李輝不停地嘆氣,又想到他在群里說自己開了個小店,剛起步確實不容易,心一軟,還是答應了,“行吧,我給你轉過去,不過別忘了啊,什么時候方便了就還我?!?/p>
“放心,等我緩過來就還你!”李輝的聲音透著喜悅,語氣也變得輕松了許多。
掛斷電話后,我在手機上操作了一下,6000塊就這樣轉了出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倒也沒催他。直到三個月后,李輝終于主動聯系了我。
“兄弟,真的不好意思,生意起步艱難,周轉不開,我先還你5000,剩下的1000我一定盡快補上!”他的語氣里帶著些許愧疚。
我本想說點什么,可聽他聲音疲憊,也不好再逼得太緊,便笑著回道:“行吧,先還5000,剩下的等你寬裕了再說。”
不久后,5000塊到賬,我看著那少掉的1000塊,心里多少有點不舒服,但也沒有深究。
時間過得飛快,日子一晃又過了幾個月。
某天,我在同學群里看到消息——李輝的店鋪要正式開業了,還邀請大家過去捧場。
群里熱鬧得很,許多同學都說要去,有的表示要隨禮500,有的干脆豪氣地說:“1000塊祝賀輝哥財源滾滾!”
我猶豫了一下,心里有點別扭。畢竟他還欠我1000沒還呢,這時候讓我再掏1000塊隨禮,總覺得不太對勁。
但轉念一想,畢竟是老同學,再說人家店開張是喜事,朋友們都隨禮,我不去顯得不合群。于是,我還是咬咬牙,隨了1000塊的禮金。
開業當天,店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李輝笑容滿面,忙前忙后招呼大家。
“兄弟,謝謝你啊,還特意隨了1000塊,真夠意思!”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語氣里滿是感激。
我笑笑,沒說什么,但心里卻嘀咕著:你欠我的1000塊咋就沒了動靜呢?
不過,想著他生意剛起步,應該還要一段時間才能緩過來,我也就沒開口催。
可誰知道,這一等,就是半年。
半年過去,李輝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朋友圈里經常能看到他曬生意火爆的視頻,還時不時在外地旅游、參加各種高端聚會,活得風生水起。
可那1000塊,他卻一直只字不提。
我猶豫了好久,終于鼓起勇氣,給他打了個電話。
電話響了很久才被接起,李輝的聲音顯得有些敷衍:“哎呀,兄弟,怎么想起給我打電話了?”
我試探著笑了笑:“沒啥,就是想問問,上次借的那1000塊啥時候能還?”
電話那頭安靜了一瞬,隨即傳來李輝略帶不耐煩的聲音:“哎呀,不就1000塊錢嘛,至于這么著急嗎?你看你之前隨了禮1000,這不剛好抵了嗎?”
我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什么叫‘抵’了?”我壓住心里的不爽,“隨禮是隨禮,借的錢是借的錢,這能混為一談?”
李輝輕哼了一聲:“哎呀,兄弟,大家都老同學了,何必這么計較?你隨禮不就是為了支持我嘛,那不就是心意嗎?再說了,1000塊錢,我還得了你,但你至于盯著這點錢不放嗎?”
我氣得差點沒笑出來:“李輝,話不是這么說的,借錢是借錢,隨禮是隨禮,不能混為一談。你要是覺得隨禮的1000塊就算是還賬,那你當時收下的時候咋沒說?”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后李輝嘆了口氣:“行吧行吧,改天我給你轉過去?!?/p>
我正準備說點什么,電話那頭已經傳來“嘟嘟嘟”的忙音。
這一次,我徹底明白了。
幾天后,我收到了一筆轉賬,正好是1000塊。
但備注上寫著:“兄弟,真是服了你,1000塊都盯著不放?!?/p>
看到這句話,我心里不禁冷笑。
不是我盯著不放,而是做人要有信用,借了錢就該還,不能因為對方沒催,就心安理得地賴掉。更不能拿隨禮來“抵債”,隨禮是人情往來,借錢是明明白白的債務,豈能混為一談?
這件事之后,我在同學群里不再主動搭理李輝,他也識趣地沒再找過我。
我明白,朋友之間的交情,是需要雙向維護的。如果一個人只想著占便宜,而從不愿意回報,那這份友情,遲早會變質。
后來,我在朋友圈看到李輝又在炫耀,說自己投資了新店,買了新車,還計劃帶家人去旅游。
我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連個點贊都懶得點。
有些人,經歷過一次,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