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18日凌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搭載包括因“星際客機”飛船故障滯留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員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在內的4名宇航員,脫離國際空間站,啟程返回地球。
此前,特朗普于17日表示,他期待見到宇航員蘇妮?威廉姆斯和布奇?威爾莫爾,這兩人在被拜登政府“可恥地遺忘”后,已經在國際空間站滯留9個月。那么,拜登時期兩名宇航員為何會被滯留在國際空間站呢?
2024年6月5日,美國航天員巴里?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進入太空,并于次日抵達國際空間站。按原計劃,“星際客機”應于6月14日返回地球,然而卻因一系列技術故障,不得不滯留在太空。這些技術故障并非偶然,早在“星際客機”的研發和測試階段就已埋下隱患。
2019年12月20日,“星際客機”搭載“宇宙神-5”運載火箭完成首飛,卻因機載時鐘設置有誤,導致未能進入預定軌道。2022年,“星際客機”實施的兩次無人發射任務,也分別因推進器故障等問題狀況百出。這些前期的故障為此次載人任務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從技術層面來看,“星際客機”本身存在設計和可靠性問題,在面對復雜太空環境時難以保證穩定運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業載人項目負責人史蒂夫?斯蒂克在事件發生后表示,正在系統地查閱、處理數據,待相關工作完成后,兩名航天員才可返回。這反映出美國在載人航天技術保障體系上存在漏洞,對于突發技術故障的應對能力不足。
特朗普上臺后,將兩名宇航員滯留國際空間站的遭遇歸咎于拜登政府,還指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及其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采取行動接回宇航員。馬斯克曾表示,宇航員長期滯留太空并非技術原因,他們主動提出可以把宇航員早點帶回來,但因政治因素被拜登政府否決。2024年下半年,由于大選臨近,而馬斯克屬于“特朗普戰隊”,拜登認為“SpaceX帶宇航員回家”的想法會讓特朗普“看上去不錯”,這不利于哈里斯競選,一直沒有批準馬斯克的接人計劃。這表明,美國政治的亂象已嚴重干擾了航天航空活動的正常進行。
特朗普對拜登政府的指責,一方面是出于政治對手間的互相攻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國航天政策,在不同政府執政時期缺乏連貫性和穩定性。在特朗普執政期間,其對航天領域有著自己的規劃和傾向,或許在應對類似事件時會采取不同的策略。但這并不意味著若特朗普在任,宇航員就絕對不會滯留。畢竟,“星際客機”的技術故障是客觀存在的,而美國航天體系長期積累的問題也非一朝一夕能解決。
此次宇航員滯留事件,不僅關乎兩名宇航員的安危,更暴露了美國在航天技術、項目管理以及政治決策等多方面的問題。技術故障的頻繁出現凸顯了美國航天技術研發的短板和隱患,政治因素的介入則讓本就復雜的航天任務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美國需要反思在航天領域的投入、規劃以及決策機制,避免類似的尷尬事件再次發生,確保宇航員的安全和航天事業的順利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