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中國 節令養生 (第一健康報道北京 記者譚健)
民間有“春捂秋凍”的說法,在這個春分時節要注重捂哪些部位,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圖為呂沛宛
3月19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時令節氣與健康”發布會上,河南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呂沛宛表示:
春捂”應著重捂背、腹、足,但需“上薄下厚”。“春捂”的程度以不出汗為宜,出汗時,人體毛孔打開,外邪容易入侵,增加患病風險。春捂的具體時間需要根據氣溫變化調整,我國幅員遼闊,地域氣候變化較大,比如北方地區春分后仍要注意防止倒春寒現象的發生,特別是晝夜溫差大的地方要做好保暖工作。
“春捂”的注意事項:
一是循序漸進減少衣物,不要急著脫掉厚衣服,尤其是老人、兒童和體質較弱的人群,建議采用“洋蔥式穿衣法”,即多穿幾層薄衣服,根據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服。
二是要先減上衣后減下裝,長褲最好穿到清明前后,要護好關節。
三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重點注意大椎穴部位的保暖,它在頸椎和胸椎之間,當我們坐下來低頭的時候,在頸椎最高點下的凹陷處,也就是我指的紅點。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民間諺語二月、三月指農歷,依時春捂既是防病智慧,更是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
(責編 薄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