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交匯激蕩,高等教育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從《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戰略部署到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生態的重構,從新高考改革的縱深推進到“匠心精神+藝術素養”育人特色的創新實踐,西京學院黨政以“1號文件”為統領,系統擘畫未來五年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藍圖。這場改革不僅是教育形態的迭代升級,更是育人理念、培養模式和治理體系的全方位重構,其核心在于堅守立德樹人初心,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
教育改革首先要聚焦“育人”的使命,面對新質生產力對人才需求的深刻變革,西京學院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圍繞學生成長成才,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西京學院工業網絡與數字化驅動一體化創新平臺全面啟動
省級科研平臺——現代果業數智化工程陜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教學督導孫亞娟副教授開展了《經濟學》課程思政示范課
在育人實踐中,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將“服務新質生產力的一線應用人才”作為育人靶心,既注重錘煉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數智技能,更使"匠心精神+藝術素養"的育人特色升華為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特質。通過“大思政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將北斗精神、載人深潛精神等時代基因植入課堂,使人才培養既扎根中國大地,又對標產業前沿。這種價值引領,讓人才培養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與人民對高質量教育的期待緊密相連。
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是突破思維定式,實現認知升維。在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場景的當下,西京學院提出“三個提升”的改革邏輯。
認知升維重構師生關系。當AI成為教學伙伴而非簡單工具時,教師的角色正從“知識權威”轉向“成長教練”。這要求教師聚焦“四講”——講透認知盲點、講清思維斷點、講明實踐堵點、講破技術局限,將課堂轉化為“批判性思維訓練場”和“創新能力孵化器”。通過精研學情、創新教法,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深度融合,讓教學既有理論深度,更具情感溫度。
師生代表進行交流探討
三維協同提升新質教育力。面對AI時代的挑戰,西京學院著力構建“三維能力矩陣”:教師需掌握混合式教學、跨學科知識整合等新技能;學生需錘煉批判思維、創新能力和技術素養;管理者則要提高服務教學的學習力、AI應用力、溝通力、協調力、糾偏力、高效性和準確性。這種能力重構,本質上是對“新質教育力”的系統鍛造。
副校長王正斌深入課堂了解教學情況
教師了解學生學情
提質增效強化過程管控。從課堂教學到畢業論文,從實驗實訓到學科競賽,學校明確“四抓四杜絕”原則:抓過程投入、杜絕形式主義,抓實質成效、杜絕數據注水,抓持續改進、杜絕虎頭蛇尾,抓責任落實、杜絕敷衍塞責。這種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正是夯實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
教育改革是復雜的系統工程,西京學院創新提出“三維聚力”方法論。
縱向貫通校院兩級治理。學校層面強化“戰略規劃、資源統籌、質量監控”的宏觀引領,學院層面夯實“計劃執行、過程管理、問題解決、考核評價”的微觀落地,通過“管”“理”分離又協同的機制設計,既保障改革方向不偏,又激發基層創新活力。教務部門推行的“三心服務”(熱心、精心、耐心),正是這種治理智慧的生動體現。
橫向融合教育教學要素。打破傳統條塊分割,構建“大教務”協同機制:學工系統深度參與學風建設,產教融合貫穿培養全程,招生就業與校友工作形成育人閉環。特別是“新明組合”“清明組合”等創新實踐,證明當管理力量形成合力時,就能產生教風學風質變的“化學反應”。
商學院召開“雙師協同促學風”經驗交流會
青教賽視頻觀摩
系統激活教師隊伍動能。教學需要知識積累,需要方法呈現,更需要熱愛和激情。通過制度設計和激勵引導,讓教師的注意力聚集到教學上,在教學中發現研究的問題,在研究中不斷改進教學,從而在教書育人中實現專業成長。這種“教學學術化、學術教學化”的導向,正在重塑教師的價值追求與發展路徑。
教育改革需要戰略定力,西京學院在疾風驟雨的變革中始終保持清醒認知。
注重改革實效戒虛功。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堅持“真改實改”,課程體系重構遵循“加減法則”:加數智技術、產業前沿類課程,減脫離培養定位的內容;增實踐教學比重,壓注水冗余環節。這種務實作風,使“匠心精神”真正融入人才培養全流程。
校長任芳領學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委書記李邦邦主持西京學院黨紀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
構建學習型組織生態。通過“集中大學習”機制推動理念更新,研究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前沿;既借鑒國內外高校先進經驗,更總結基層教學創新實踐。這種“頂天立地”的學習策略,為改革提供了持續的思想動能。
教育改革的征程從無坦途,但惟其艱難方顯勇毅。只要堅守育人初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一定能闖出一條地方高校創新發展的新路。當每位教師都成為教育改革的參與者,每項制度都成為創新生態的催化劑,每門課程都成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我們必將培養出更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教育強國的壯闊畫卷中書寫屬于西京學院的精彩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