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誕生,是無數先烈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曾有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為戰友抬棺下葬過。
是誰能享有如此高的榮譽呢?
他就是我黨工人運動領袖之一、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張浩。
張浩(1897-1942)
張浩,原名林育英,1897年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的一個工人家庭,是林彪的堂兄。
在堂弟林育南的影響下,張浩走上了革命道路。
林育南是杰出的工人運動領導人,曾擔任過中央候補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常委,1931年在上海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1919年,張浩參加了林育南在家鄉創辦的通俗講演社,開始受到馬列思想的影響,在家鄉開展革命活動,后來又加入了惲代英創辦的“互助社”。
起初,張浩的妻子涂俊明并不贊成他從事革命活動,認為這太過冒險。
張浩回答妻子說:“俊明,我理解你。但是,中國人民在帝國主義、官僚主義、封建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下,過著悲慘的生活,要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只有通過革命。”
從此,張浩就開始了四處奔波的革命生涯。
1922年,經過惲代英和林育南介紹,張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3年,張浩被組織安排到派往安源,擔任路礦消費合作社營業主任。
1924年勞動節,安源數萬名工人集會,張浩擔任總指揮并發表精彩的演講,贏得了工人們的好評。
由于張浩表現突出,不久后他被安排前往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1925年5月回國,投身到上海的工人運動中。
同年12月,在一次工人集會中,張浩遭到軍警毆打,頭部嚴重負傷,回到老家休養。
張浩一到家,看到受傷的丈夫,妻子涂俊明十分心疼。于是,她四處尋藥,甚至步行幾十里到外面尋找良藥。
在涂俊明的精心照料下,張浩慢慢好了起來。
在張浩的感染下,涂俊明決定陪同丈夫一起出去,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大革命失敗后,張浩再次來到安源,秘密建立了交通局,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供物資和藥品。
1929年8月,湖南軍閥何鍵突然襲擊安源。
張浩得知此消息后,喬裝打扮成和尚,躲到了慈云寺中。
這樣,他白天和僧眾一起吃齋念佛,晚上仍然繼續開展革命活動。
但是,幾個月后,由于叛徒出賣,敵人得知了張浩隱蔽在寺廟中的消息,派人來到慈云寺中抓人。
出于對張浩的同情,慈云寺住持釋朗覺掩護張浩出逃,躲過了軍閥們的抓捕。
由于沒有抓到張浩,敵人將釋朗覺帶走,對他嚴刑拷打:“快說!林育英現在在哪里?”
然而,朗覺和尚始終保守秘密,堅貞不屈,最后被殘忍殺害。
得知此消息后,張浩心中十分悲痛。
為了感謝朗覺和尚的救命之恩,林育英從此改名為張浩,以表達革命的洪流浩浩蕩蕩,以及天地浩然正氣。
張浩從慈云寺逃出后,仍然裝扮成和尚,沿路乞討化緣為生,過著十分艱難的生活。
1930年,張浩被中央派去東北籌組滿州省委,并擔任省委書記。由于工作出色,兩年后,張浩又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常委。
不久后,張浩被日軍逮捕,在獄中受到了嚴酷拷問,但日軍始終未從他的口中得到任何情報,被關押一年多后,因為證據不足,張浩被釋放,但此時他的身體受到了很大損害。
于是,中央決定派他前往莫斯科,擔任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和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工會國際代表。同時,也可以讓他在蘇聯好好療養。
1935年7月,共產國際召開了第七次代表大會,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在國內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由于當時處于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上海中央局與共產國際的聯絡被國民黨反動派切斷。要知道此次會議的精神,必須委派一個資深代表回國,這樣,這一重任就落在了張浩的身上。
當時,如果要從蘇聯回國,一是選擇乘火車回東北,這是最為便捷的路線,但當時東北已被日本人控制;二是選擇西北路線,從新疆或者蒙古入境,這條路相當不便,但易于躲避搜查。
于是,張浩裝扮成商人,選擇了從蒙古入境。
為了躲避敵人搜查,張浩隨身未攜帶任何會議文件,因為此前他已經將文件內容記得滾瓜爛熟。一路上,他帶著密電碼,騎著駱駝,經過了一望無際的沙漠戈壁,險些被沙漠風暴吞噬。
歷經了重重艱險后,1935年11月,張浩終于到達了中共央所在地陜北瓦窯堡。
張浩(中)、徐海東(右)、郭述申(左)
張浩到來后,向陜北傳達了共產國際的精神,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月14日,毛澤東在安塞與張浩見面。這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兩人的再度重逢,毛澤東的心情十分高興。
12月17日,中央在瓦窯堡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被稱為瓦窯堡會議,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由于張浩還帶來了共產國際電訊聯系的密電碼,中央與共產國際也恢復了聯系。
此時,張國燾正在卓木碉另立中央,黨和紅軍隨時面臨分裂的危險,組織急切需要得到共產國際的幫助。
張浩的回國,讓同志們格外欣喜,大家一致認為,只有張浩才能做好張國燾的工作。
這是因為,張浩出席了共產國際七大會議,又是共產國際代表,而張國燾一向維護國際路線。此外,張浩曾與張國燾共同從事過工人運動。
張國燾得知張浩回國后,心里也很高興,以為有機會向共產國際告狀了。
張浩來莫斯科時,張國燾還沒有另立中央,共產國際也沒有安排他解決張國燾的問題。
于是,張浩毅然決定以共產國際的身份,來解決這一棘手的關鍵性問題。
毛澤東與張國燾
毛澤東首先投石問路,給張國燾發電報,聲稱張浩此行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并且共產國際并不反對主力紅軍向西北和北部發展。
然后,張浩聲致電張國燾,聲稱自己受共產國際安排,來解決紅一、四方面軍的問題。
此后,張浩又多次給張國燾發電報,表明他的立場就是共產國際的立場,聲稱張國燾只能成立“西南局”,不可自立中央。
當時,張國燾除了共產國際,誰的話都是不會聽的。一來,因為他率領的紅四方面軍人數多、裝備好、士氣高昂。二來,他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因為沒有共產國際的支持,瞿秋白、李立三就是前車之鑒。
1936年9月27日,張國燾致電張浩、毛澤東、張聞天,表示尊重共產國際和中央的指示。
為迎接紅四方面軍的到來,張浩日夜兼程,親自到前線,并反復做思想工作,消除紅一、四方面軍的隔閡。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最終在甘肅會寧成功會師,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抗戰爆發后,張浩擔任八路軍129師政委。
由于工作操勞,加上早年獄中遭受酷刑,留下了嚴重的傷病,他經常暈倒在工作崗位上。
1938年2月,中央安排張浩回到延安養病,當時延安的醫療條件很差,毛澤東就準備安排張浩去蘇聯治病。
然而,張浩卻拒絕了,他說:
我的病我心里清楚,最好的設備,最好的醫生,也治不好的,不要浪費蘇聯的資金、藥品。 有很多八路軍的傷病員急需治療,還有一些烈士的后代及其他人要去蘇聯,讓他們去吧。他們的傷病治好了,還可以為革命事業繼續奮斗。
此時蘇聯的飛機已經來到延安,于是中央安排了其他的傷病員去蘇聯。
盡管病情嚴重,但張浩仍然堅持工作,竭盡所能為黨和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一次,他在演講中腦溢血發作,經搶救后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半身不遂。
張浩還要毛澤東不要來看望他,他說:“主席,我是老病號。你工作太忙了,就不要再來了!”
毛主席為張浩抬棺
1942年3月6日,張浩同志永遠地離開了他的戰友。
在張浩的葬禮上,毛澤東十分悲痛地說:“林育英是一位好同志,為了表達我們對他的敬意和懷念之情,他的靈柩由我們幾個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抬到桃花嶺。”
這也是毛主席一生唯一一次為戰友抬棺,可見,張浩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張浩同志的一生很短暫,但是,他對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果沒有他在中國革命的緊要關頭,制止張國燾的分裂行為,維護我黨的團結,中國革命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難怪,毛主席會親筆為他寫下挽聯:“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張浩同志的歷史貢獻,應該永遠被人們銘記!
參考文獻:
1.張浩1935年回國的兩大歷史貢獻,黃銘,黨史縱橫,2013.6
2.張浩:謎一般的“國際代表”,宋鳳英,文史春秋,2005.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