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密度破局:從實驗室到量產線
2024年寧德時代宣布固態電池量產裝車,能量密度達420Wh/kg(較主流鋰電池提升70%),廣汽埃安LX Plus實測續航突破1000km。日本專利局數據顯示,豐田持有固態電池相關專利1136件,其硫化物電解質技術可將成本降至$75/kWh。中科院團隊研發的復合電極材料,使電池循環壽命突破2000次。
全球產業鏈的明爭暗斗
-材料端:贛鋒鋰業掌控全球23%的金屬鋰產能
-設備端:先導智能研發全固態電池專用疊片機
-標準端:歐盟擬實施固態電池碳足跡追溯制度
美國QuantumScape通過"陶瓷分離層"技術解決枝晶難題,卻因量產良率不足30%遭做空機構狙擊,折射出技術產業化的復雜性。
車企的生死賭局
寶馬投資Solid Power建設試驗生產線,奔馳與輝能科技簽訂70GWh供應協議。反觀大眾集團因押注失敗,被迫延緩SSB車型上市計劃至2028年。這場關乎萬億市值的競賽中,每個技術路線的選擇都可能改寫行業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