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整容和醫美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誰還記得在很久以前,內娛明星連打“羊胎素”都要偷偷摸摸的。
記者問有沒有整過容,答案都是清一色的“拔了牙”。
但是現在,明星們卻能坦然的在公眾面前分享自己做的各種項目和效果。
醫美整容,
以前遮掩現在坦率?
前幾天,戚薇因為眼睛“變形”上熱搜了。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她的圓眼變成了往上吊的樣子,表情不自然。
尤其是笑起來的時候,感覺眼尾處都有什么隱形的繩子一直往上扯。
網友們也在質疑她是不是整容手術失敗了,甚至研究起她做的是線雕還是拉皮。
為了堵住悠悠眾口,她干脆發了個vlog解釋,公開承認了醫美失誤。
“打肉毒素打多了噻!”
“我是打針打的,當時還沒恢復,又發著燒,所以看起來很腫。”
這幾年,不少明星都公開承認過自己do臉和做醫美。
林允就像是一個醫美探店博主。
從敷藥到術后面膜,都給你在視頻里一五一十的展示出來。
她還會分享自己做超聲炮的效果對比。真的不拿網友當外人。
節目組問練習生們怎么變美?
虞書欣介紹了熱瑪吉和熱拉提。
趙小棠更是直接的說道“扎針扎出來的”,把旁邊的孔雪兒驚的只能捂嘴尬笑。
景甜也說過自己做了雙眼皮埋線。
結果丑成“悲傷蛙”,自己真的天天悲傷了。
國內的明星似乎還會照顧一下網友們脆弱的心靈,而海外的明星則是一個比一個重磅。
被譽為素顏女神的宋智孝,在錄制節目的時候,臉腫了兩圈,雙下巴也出來了。
她馬上回應,自己是因為一下子打了600多射的美版超聲刀。
她也公開展示過自己“換血”的過程。
先往血液中注射所謂的臭氧,然后再把這些血液輸入回體內。
請大家不要自行注射哈!!
肯豆當年風風火火的召集各路明星,組了一個注射美容局。
據說集合了抗老防衰和養生長壽的功能。
卡戴珊也在社媒上公開過,自己抽血后,把血清混著生長因子往自己臉上涂。
不流行且有點滲人的“吸血鬼美容法”。
本人全程都是地鐵老人看手機。
不管有沒有危險,有沒有副作用和后遺癥,海內外不少明星都在公開討論醫美和do臉的話題。
不禁讓我思考,這到底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公開討論,好事壞事?
明星公開討論這些話題本身,并沒有絕對的好壞。
關鍵在于她們是如何討論的。
一方面,這確實能夠有效緩解容貌焦慮。
按照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我們對美的追求是一種高層次需求。人類最不可避免的原始欲望就是愛美。
在鼓吹天然美和“天生麗質難自棄”的話語下,讓大眾意識到,明星們的完美形象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精心維護的結果。
不少網友就產生了“我不想扎針動刀,丑就丑吧”的看法,畢竟想無痛變美的一抓一大把。
這還能降低公眾對“人工美”的偏見,接受多元審美。
早些年,內娛明星還閉口不談do臉和醫美的事情。
當時的社會主流審美觀念相對傳統和保守、天然,提及整容臉嘗嘗伴隨著嘲諷和調侃。
不少人都羞于承認自己在臉上動過刀子打過針。
同時,明星們能夠靠“有話直說”來樹立真實人設,甚至是用來“洗白”。
林允在社媒分享的那些醫美內容,就被網友評為“內娛活人”和“電子閨蜜”,吸引了不少粉絲。
開頭提到戚薇發布的vlog也是如此。
比起任由輿論發酵,不如自己直接承認算了,賣一波好感。
另一方面,這樣也很容易強化醫美亂象。
醫美和整容行業亂象叢生,掛羊皮賣狗肉的情況不在少數,每年被打假的機構完全數不過來。
明星們會分享自己做的項目,但不會告訴網友們是在哪家醫院、那個機構做的。這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他們利用明星效應含糊其辭的暗示自家服務。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大家很容易被鋪天蓋地的假消息欺騙。
在某書上搜索明星同款醫美,就是一堆的推薦。
在醫美零門檻的“洗腦”下,大家會誤以為醫美不等于整容,醫美沒有代價。
無痛感、恢復期短的話術不斷強化著大眾認知,將醫美等同于日常的普通消費。
人們會從本質上忽略醫美和整容的醫療屬性。
明星作為公眾人物,需要對自己說出的話、做出的行為負責。
強調醫美的常態化,無疑會扭曲群體尤其是年輕、未成年群體的價值觀。
簡單的動臉就能實現顏值飛升,吃到美貌紅利,會誤導大家將容貌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中。
對變美捷徑的強化,還會營造出一種急功近利的社會氛圍。
不管怎么說,大家還是要慎重考慮。
以前拒絕醫美整容的年輕人,
反而成了主力軍?
《中國醫美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5-2032年)》顯示,2023年我國醫美行業消費者規模達到2310萬人,保持持續增長。
中國醫美消費者平均年齡在24歲左右,25歲以下消費者占比超過50%。
根據 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學會 ISAPS的報告,2020-2023年全球18-25歲人群醫美消費量增長42%,其中非手術項目(注射、光電)占比超80%。
年輕化的趨勢明顯加快,甚至會把這些視作是自我投資。
其中,00后增速最快。不少新聞都指出過整容、醫美低齡化的現象愈演愈烈。
年輕群體中多以學生和職場新人為主,他們傾向于面部的微調,比如瘦臉針、玻尿酸。
還有一些熱門、快餐式的項目,水光針和割雙眼皮等。
他們大多喜歡高頻低價。
消費者對平價產品的需求增多,可接受的價格也比較適中。
70%的用戶會在線上種草后再到線下體驗,而客單普遍集中在1000-5000元之間。
同時,社交媒體的流行趨勢也會影響他們的do臉審美。
從夸張美、翹鼻尖、大雙眼皮慢慢的變成了媽生鼻、自然感、幼態,但還是躲不開“網紅臉”的影響。
社交媒體上的醫美案例分享、博主推薦,對他們的消費決策影響非常大。
不難發現,這些群體對醫美和do臉的態度,也是從“羞于提及”到“侃侃而談”。
造成這個變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社交媒介的催化+顏值經濟。
變美、逆襲的熱度居高不下,一個個極有吸引力的改造范本刺激了大家的變美規劃。
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強烈,舍得在顏值上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
過度追求完美,就會過度醫美。
韓安冉最近就在直播中自曝,因為連續做了8次鼻部整形手術,鼻孔已縮小至“綠豆大小”,夜間常因窒息感驚醒,只能依賴嘴部呼吸。
這種過度的美容整形完全沒必要。
不少人越整越焦慮,慢慢的形成體象障礙。整容多次都不滿意,還會伴隨著焦慮和抑郁的心理問題。
填完鼻基底,可能發現自己雙眼皮不夠寬。整完雙眼皮之后,又覺得自己眉弓不夠突出。
即使喊著不要焦慮,但仍然無可避免的陷入到漩渦之中。
嘴上說著自然就好,但仍然止不住的想變得更美更漂亮。
在剪個頭發都像是在豪賭的時代,還是不要去賭一次變美的機會了吧。
參考文章:
1.周末的醫美店,長滿了熬夜加班的年輕人 有意思報告
2.“微do百分之四十,我還是后悔了” 新周刊
3.都市女孩,熱衷“扎針” 市井望遠鏡
4.閃光燈下的每一分美貌,都是錢的味道 談資
5.我們為什么要整容? 三聯生活周刊
作者:律也人
責編:律也人
hi~inker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群
無論你來自哪個城市,哪個行業,我們一定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愛旅行!
旅行真的可以既要又要誒~要高品質也要高性價比,要好的服務也要正規資質,要同行者契合也要旅游過程符合心意~
那就快來印客美學的旅行專屬社群~
這里為大家嚴選了旅行公司、旅行產品、高性價比的行程,還有超多避坑指南和省心攻略~
直接掃碼進群,等待驚喜吧
- 歡迎關注少禾成長視頻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