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終究要來”,韻達快遞創始人聶騰云是否還記得這句老話。
3月19日,據國家郵政局網站報道,韻達快遞部分加盟企業對協議客戶的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導致涉及詐騙的宣傳品進入寄遞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財產損失。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對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負有未按規定實行安全保障統一管理的責任,國家郵政局依法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韻達被立案調查的直接導火索,是部分加盟企業放任詐騙宣傳品通過快遞網絡流向全國,造成受害者財產損失。
這一事件并非孤立個案。梳理其2022年至2025年的公開記錄可以發現,從倒賣退件到涉詐包裹,韻達的管理失控早已埋下伏筆。
2024年,央視曝光義烏網點將退件包裝成“快遞盲盒”牟利;同年,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就浙江義烏韻達品牌快遞企業違規處理用戶退貨件問題,約談韻達快遞總部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湖北省隨州市郵政管理局就隨州市韻達快遞物流有限公司未按規定報送實名收寄信息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隨州韻達被處以罰款6000元。
直至此次全國性安全事件爆發,韻達的加盟體系暴露出客戶審核、退件管理、風險攔截等多環節失守。
隨著韻達快遞被立案調查,會面臨什么樣的后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七十五條規定,郵政管理部門對快遞企業的違規行為具有明確的處置權限。針對上海韻達貨運有限公司的立案調查,其可能面臨的法律后果可分為兩個遞進層級:
第一階段為強制性整改措施。郵政管理部門有權依法采取階梯式監管措施,從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具體而言,若查實韻達快遞未建立或未嚴格執行收件驗視制度,監管部門可要求其暫停部分或全部區域的快遞業務運營,待企業完成安全管理體系重構、建立全鏈條寄遞驗視機制并經審查合格后,方可恢復經營資格。
第二階段涉及經營資質存續問題。若企業未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實質性整改,或被發現存在系統性、持續性違反禁限寄規定等嚴重違法行為,依據該條款,郵政管理部門可啟動許可證吊銷程序。
這意味著韻達將永久喪失快遞業務經營資質,其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將面臨強制退出市場的法律后果。
值得關注的是,該條款的懲戒對象具有雙重指向性:既對企業主體實施經營資格處罰,又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行政處分責任?!皺C構與個人雙重追責”機制,對于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或社會危害的違規行為,企業面臨的不僅是業務整頓風險,更包含高管團隊的法律責任追溯。
公眾對韻達事件的強烈反應,本質是對快遞行業“規模優先”發展邏輯的質疑。
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日均處理量突破5億件,行業收入超1.4萬億元。
在如此龐大的業務基數下,加盟制企業憑借低成本擴張迅速占領市場,韻達2024年業務量為238.2億件,市場占有率為13.65%,增速排名行業第三。
但規模擴張的代價是管理顆粒度粗糙:加盟商為爭奪市場份額降低協議客戶審核標準,快遞員為完成攬收指標簡化驗視流程,總部為維系網絡穩定性對違規網點“罰而不改”。
“總部—加盟商”的松散模式,在業務量激增時,企業享受市場增長紅利,卻將法律風險與安全成本轉嫁給社會。
盡管監管部門自2024年起要求快遞企業落實協議客戶安全協議、加強包裹驗視,但執行層面,快遞企業存在種種漏洞。
再以韻達為例,其加盟商對協議客戶的審查停留在紙質合同備案,對寄遞物品的抽檢比例與風險識別能力未達監管要求。當詐騙團伙偽造協議客戶身份批量寄遞涉詐宣傳品時,基層網點既無技術手段攔截,也未追溯客戶責任。
隨著此次被立案調查,公司股價必將面臨大幅波動,市場會用真金白銀表達對安全管理缺失的懲罰。
此次立案調查標志著快遞業治理邏輯的轉折。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5年快遞業務量預計達到1900億件,收入突破1.5萬億元,但行業已無法承受“重規模、輕安全”的代價。
韻達案例表明,總部對加盟商的弱管控模式存在根本缺陷。若企業不能將安全管理嵌入加盟商考核體系,規模越大,社會風險敞口越高。萬分之一的失誤率,就意味著五萬次風險。
再來聊聊韻達快遞創始人聶騰云,他的創業故事頗為傳奇。其兄聶騰飛作為申通快遞締造者,早年在杭州創立中國首家民營快遞企業,聶騰云也跟隨創業。
1998年聶騰飛意外離世后,聶騰云與申通現有管理團隊產生戰略路徑分歧,最終選擇南下上海二次創業,在桐廬系快遞勢力版圖中開辟全新戰場。
歷經二十余年商海沉浮,這位從桐廬山區走出的企業家,將最初8人規模的創業團隊發展為擁有30萬員工的上市企業。根據公開財務數據,韻達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超417億元,業務量突破238億件,日均處理包裹超6500萬票,業務版圖覆蓋全國97%區縣。
聶騰云夫婦以145億元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二十席位,但其賴以成功的商業模式,或許已到了直面系統性風險與監管利刃的臨界點。
一葉,可以知秋。
聶騰云締造的韻達商業帝國,是“桐廬系”快遞企業“加盟制基因”的極致化呈現。
“桐廬系”是指發源于浙江桐廬縣、由具有血緣或師徒關系的創業者群體創立的快遞企業集群,其核心成員構成中國民營快遞業的中堅力量:
以聶騰飛1993年創立的申通快遞為起點,桐廬商幫開啟快遞江湖征程,其妻陳小英后續參與經營鞏固基業;聶騰飛胞弟聶騰云1999年脫離申通創立韻達快遞,完成桐廬聶氏家族在物流版圖的二次布局;喻渭蛟2000年創建圓通速遞,以"圓滿通達"理念開辟差異化戰場;賴梅松2002年從中通快遞前身(曾為申通加盟商)獨立創立中通快遞,憑借"同建共享"模式后來居上。
此外,天天快遞與匯通快遞(曾躋身行業前八強)等桐廬籍企業,也在行業發展初期占據一席之地。
這群依托地緣紐帶崛起的“桐廬幫”,通過血緣傳承、師徒授業、加盟裂變等方式,構建起覆蓋全國的快遞網絡,至今仍主導著中國電商物流市場的半壁江山。
1998年,聶騰云脫離申通自立門戶時,正值中國民營快遞業野蠻生長階段:郵政專營制度尚未完全打破,桐廬商幫憑借同鄉血緣紐帶構建加盟網絡,以“低成本、輕資產、快擴張”策略突破政策壁壘。
發軔于草根階段的生存智慧,在韻達身上演化為“總部—加盟商”權責分離模式??偛空莆掌放剖跈唷⒙酚梢巹澋群诵馁Y源,加盟商承擔末端運營風險。如此架構在早期幫助韻達用20年時間完成從8人團隊到日均6500萬件包裹的跨越,卻也埋下了管理失控的種子。
從企業生命周期觀察,韻達的困局是“成功基因變異”的典型案例。聶騰云創業初期倚重的加盟商本地化運營能力,在業務量突破200億件后,反而成為制約管理升級的桎梏:總部對全國3萬余個加盟網點缺乏實質性管控手段,協議客戶資質審核、包裹驗視等關鍵環節的執行標準形同虛設。
快遞行業的整體環境也面臨面臨諸多挑戰。隨著近年來價格戰持續,2024年11月,申通快遞單票收入2.08元,同比下降5.45%;圓通速遞單票收入2.29元,同比下降6.96%;韻達單票收入2.03元,同比下降14.71%。利潤空間壓縮,倒逼末端網點降低管理投入以維持生存。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企業戰略慣性難以適配監管進化。聶騰云時代的“桐廬系”快遞企業崛起,得益于政策寬松期的監管套利空間。但2018年《快遞暫行條例》實施后,國家郵政局逐步構建起“實名收寄、收寄驗視、過機安檢”三位一體監管體系,這對依賴人力密集型作業的加盟制企業形成合規成本壓力。
當2025年快遞業日均單量突破5.4億件時,人工抽檢模式已無法應對涉詐包裹的海量滲透,最終觸發監管重拳整治。
草根出身的企業家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捕捉市場縫隙,卻常困于組織能力與戰略視野的局限。韻達今日的管理危機,實則是桐廬商幫“強擴張、弱治理”發展模式的必然代價。
當行業從跑馬圈地進入精耕細作階段,企業若不能將創業期的靈活性轉化為成熟期的系統性,規模越大,系統性風險爆發的破壞力越強。
韻達暴露的管理失控問題,實質是中國快遞業“桐廬模式”集體困境的縮影。申通、圓通、中通等桐廬系企業均以加盟制起家,通過血緣地緣紐帶構建起覆蓋全國的快遞網絡。
申通首創“二級加盟”模式,圓通推行“片區承包制”,中通實施“同建共享”機制,其本質均是總部通過經營權下放實現低成本擴張。
該模式在行業高速增長期創造驚人效率:2024年桐廬系企業合計占據市場超60%份額,日均處理4.3億件包裹。
但規模光環下,共性風險持續累積:協議客戶資質審核普遍依賴紙質材料形式審查,包裹驗視環節多由計件薪酬的快遞員執行,總部對加盟商的安全管理更多停留在罰款通報等事后懲戒。
當薄利多銷模式難以為繼時,安全投入的長期欠賬終成致命短板,這既是韻達的危機,更是桐廬商幫商業文明迭代的必經陣痛。
作者簡介
當你關注財經和時事熱點時,我愿和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