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浪潮中,由柳州職業技術大學信息技術服務中心和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共同組建的人工智能技術團隊主動出擊,以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為核心技術抓手,推動學校數字化轉型與智慧校園建設,
并積極與本地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挖掘智能應用場景
,為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近日,學校在校園數字化、工業智能化、跨境商務、安全生產、產教共振等領域的五項標志性項目相繼落地,進一步激活柳州經濟“AI+”動能,展現出“高校智腦”服務地方經濟的硬核實力。
校園賦能:實現DeepSeek校內本地部署
技術團隊選擇將DeepSeek大模型部署于校內服務器,確保師生敏感數據“不出校園”。本地化部署不僅提升了模型響應速度,還避免了網絡波動導致的“服務器繁忙”問題,師生可通過校園網無限次免費使用,顯著降低AI技術應用門檻。
為了在低成本條件下實現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技術團隊利用假期時間對現有的硬件資源進行全面的評估與整合,整合校內現有的(4090D)GPU服務器算力資源。同時,在應用層采用智能工作流調度AI算力,對訪問頻率高,響應速度快,涉及敏感信息的算力用本地大模型實現,而其他的請求則根據需求牽引到云端,大大降低硬件成本,應對了突發需求,實現成本與效率的平衡。
技術團隊將DeepSeek與智慧校園平臺融合打通,師生通過學校的身份認證后,即可通過“匠匠在線”這一AI智能體使用DeepSeek等模型的AI能力和多模態能力,使用自然語言的方式查詢公告、待辦任務,操作郵件,還能進行圖書館藏資源推薦、學校私域知識庫檢索和在線辦事流程指引等功能。教師也可通過“匠匠”輔助備課、生成教學大綱,并動態分析學生學習數據,實現個性化教學策略。在科研場景中可快速解析論文、生成實驗方案,甚至輔助完成代碼調試與優化。
團隊在校內開展DeepSeek本地部署
技術攻堅:為企業裝上“AI大腦”
針對
柳州華錫有色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日常辦公文件生成效率低、知識檢索分散的痛點,部署32B參數的Deepseek-r1模型,結合自研知識庫與dify工作流工具,打造出具備在線搜索功能的“華錫有色AI小助手”。該助手可智能生成標準化文檔,并精準響應技術資料查詢需求,辦公效率提升超60%。團隊還圍繞大語言模型原理與應用開展全員培訓,助力研究院邁入“人機協同”新階段。
團隊在柳州華錫有色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開展AI應用培訓
作為廣西汽車集團數字化先鋒,車合互聯在車輛運輸終端調度優化中面臨技術瓶頸。技術團隊深入分析其業務場景,對自動化物流終端調度、故障診斷等模塊進行知識結構化重組,并部署DeepSeek智能體實現技術問答自動化響應支撐應用開發,提升了運輸終端自動化調度效率。此次合作延續了雙方在智能產線工程中心建設中的默契,標志著校企合作從人才培養向技術攻堅深化。
跨界服務:撬動特色產業新增長極
面對螺螄粉出口激增帶來的跨境文件處理壓力,技術團隊與魚峰區商務局深入探討了應用場景需求,構建了跨境電子商務AI助手。一方面依托DeepSeek模型實現報關政策咨詢、企業出口業務指導、行業數據分析等功能;另一方面通過AI分析全球市場數據,預測不同地區的螺螄粉需求,識別消費趨勢,助力企業及時調整產品和營銷策略,推動柳州特色食品出口合規化、標準化進程。
團隊在商務部門聯合開發螺螄粉跨境電商AI助手
安全護航:AI構筑企業生產生命線
在柳州恒泰氣體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團隊將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急預案等百余份文件注入DeepSeek模型,開發出集“產品咨詢-安全指導-訂單服務”于一體的智能體系統。員工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即可獲取個性化安全培訓內容,設備操作規范性評分較傳統模式提升45%。該系統還可實時對用戶需求進行智能化響應,提升了企業對于用戶問詢的服務效率,打造企業高效率發展新引擎。
產教共振:打造“雙向賦能”生態圈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蔣文勝表示:“我們正構建‘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成果反哺’的閉環模式。DeepSeek本地化部署不僅是技術輸出,更通過真實項目錘煉師生工程能力。”
據統計,2023年以來,學校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已組建7支教師技術攻關小組,分別深入柳州東風柳汽有限公司、柳州賽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五家本地科技企業生產一線,聯合開展“機加工產線數控機床主軸故障預警系統研發”“裝配車間AGV交管系統研發”等技術攻關、科研立項26項,在合作中積累工業場景數據超100GB,反哺開發出《物聯網綜合實訓》《工業互聯網數據采集》等5門產教融合課程,真正實現“把論文寫在車間里,讓教學扎根產業中”。今年2月份以來,人工智能技術團隊為
柳州華錫有色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車合互聯等企業開展員工AI應用培訓達130余人次,幫助企業員工提升AI應用技能,提高辦公效率,優化業務流程,助力企業智能化轉型。
團隊在組織指導學生參與企業不同場景的AI應用開發
柳州職業技術大學計劃進一步拓展DeepSeek的應用場景,除了深耕校內AI智能體的綜合應用外,繼續聯合本地產業(如柳州汽車制造業)開發行業定制化模型,從辦公場景到生產線,從特色產業到跨境貿易,該校人工智能技術團隊以AI技術為筆,繪就了一幅產教深度融合的壯美畫卷。這支“既懂代碼又懂車間”的教師團隊,正以務實創新之姿,推動“人工智能+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發展實現AI賦能并輸送高素質技術人才,為柳州建設西部智能制造高地持續輸送“智”造力量。
通訊員:柳州職業技術大學 羅胤、聶偉、李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