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兒開,攸縣等你來。3月16日至19日,2025湖南省油菜花節攸縣分會場在攸縣寧家坪鎮自力村舉行。此次活動依托攸縣“全省油菜種植大縣、丘陵花海獨特景觀、長株潭2小時交通圈”的核心優勢,以花為媒,以文興旅、以節惠農,打造集農業觀光、農耕體驗、非遺展示、小吃市集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品牌,展示鄉村振興成果。
在寧家坪鎮自力村油菜花田,大片金色的油菜花競相開放,一簇簇金黃的油菜花閃爍著迷人的光澤,散發出陣陣清香,匯成一片金色海洋。金燦燦的油菜花在春風吹拂下,花浪層層翻滾,搖曳成一幅 “花繁開成海,人在畫中游” 的春日醉美畫卷。
01
以花為媒 探索農旅融合的新路徑
打造金色經濟,促進農旅融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重要方式。而油菜花作為一種具有觀賞價值的農作物,其金黃色的花海在春季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寧家坪鎮是攸縣油菜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第一批“稻油輪作”示范鄉鎮。今年該鎮的油菜花田相繼綻放,金黃燦爛,全鎮披上了“黃金甲”。“看到這片花,我就找回了兒時的記憶,幸福感爆棚!”游客們一邊漫步花海中一邊拍照,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去掉班味,來花海放飛心情。在攸縣寧家坪鎮自力村油菜花田活動現場,游客漫步“花田美景·步步生花”網紅涂鴉路,步步生花,與金色海洋溫柔相擁,還有巨型油菜花模型、浪漫秋千、巨型稻草人等諸多創意打卡點,讓你在哪都能拍照美美噠!走累了,還可以坐上開往春天的小火車,穿梭于油菜花海中,讓移動的畫卷撞擊著你的視線,邂逅心動瞬間。或是躺在花田的躺椅上,和朋友們圍爐煮茶,享受花間漫時光。
美景當前,美食也不能錯過。品味攸縣本地美食小吃、攸縣十大名菜、花間小火鍋,游客的視覺與味蕾交織醞釀成春日般的愉悅。“第一次在田間用餐,在這里可以邊吃邊看風景,感覺很享受,我們就像花一樣開心。”游客在賞花的同時,臉上也綻開了花。
金色花海不僅為鄉村帶來了美麗的風景,更為農民增加了收入,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這種以油菜花為載體的農旅模式,不僅體現了農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也展示了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新路徑。
02
以文興旅 喚醒鄉愁記憶的新動能
深挖文化內涵,豐富節慶體驗。油菜花節的本質不應止于賞花打卡,留下朋友圈的九宮格美照,而需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基因。此次油菜花節在花海中專門設置了農事體驗區和非遺展示區,打造出"看得見的鄉愁"文化IP。
在農事體驗區,體驗傳統榨油工藝全過程、搖蜂糖甜蜜互動、博覽農耕工具,還可以“趣味抓雞”,讓你感受童年的快樂。活動期間,當地非遺傳承人進行現場表演和展示傳統技藝,包括非遺豆腐制作、洪氏剪紙、手工布藝、龍燈花海巡游、花田漢服巡游等。游客可近距離觀看,與傳承人互動交流,沉浸式體驗非遺項目傳承,深入了解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和制作工藝。
攸縣豆腐非遺傳承人符福齊現場展示攸縣豆腐的傳統技藝,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圍觀。“我做豆腐有30多年了,已經帶了十多個徒弟,我要一直把這項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符福齊一邊展示一邊介紹,“攸縣豆腐香干之所以品質好,除了在選豆、水質方面比較講究外,還保留了我們傳統的工藝。”
游客們表示,賞油菜花的同時,在農事體驗區、非遺展示區,親手觸摸農耕文化,感受非遺魅力,一起與時光對話,喚醒了鄉愁記憶。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朵綻放的油菜花仿佛在訴說:最美的風景,永遠是文化與大地共生的模樣。
從"流量收割"到"留量深耕",從"視覺消費"到"價值共鳴",油菜花節的迭代升級揭示著文旅融合的深層邏輯:唯有將文化自覺注入產業基因,讓傳統智慧對話現代需求,才能真正實現從“賞花經濟”到“文化賦能”的跨越。
03
以節惠農 繪就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延伸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油菜花節不僅是文旅盛宴,更是產業升級的契機。攸縣通過“政府主導+企業運營”模式,聯動農業、電商、文旅等產業,把“一朵油菜花”,串起了種植、加工、旅游、文化四條產業鏈,形成了“一朵花”的產業鏈效應。
今年的油菜花節還專門設置了“花間集市”,攸縣組織株洲湘東情食品有限公司、攸縣金湘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南亞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9個特色村參與農產品展銷活動,帶來了攸縣香干、攸縣米粉、攸縣茶油、蜂蜜、米酒、火焙魚、臘肉等60余種農特產品。游客紛紛選購放心的綠色農特產品,把“春天”裝進菜籃子。
2015年,湖南坳鄉與坪陽廟鄉成建制合并,設立寧家坪鎮。 該鎮 油菜種植歷史悠久, 以前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此次油菜花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賞花,使得這個湘東小鎮迅速火爆“出圈”。
油菜花節開幕式當天接待游客近3萬人次,除本地游客外,還有不少來自長沙、株洲、湘潭、郴州及湘贛邊各縣市區等地的游客慕名而來。特別是有一個山西的家庭,特地開車趕過來。預計整個油菜花節及節后一段時間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帶動農文旅綜合收入3000萬元以上。寧家坪鎮自力村黨委書記、主任鄧自偉說:“村里老百姓家里的雞蛋、紅薯粉、干辣椒等農產品全都清空了,群眾收入也增多了。”
“今年寧家坪鎮油菜種植面積達3.8萬畝,通過“稻油輪作”項目和機械化生產,油菜籽年產量可超900萬斤,年產油可達300多萬斤,預計收入將達到4000萬元。”寧家坪鎮黨委書記管志剛表示,油菜種植不僅帶動了村民增收,還帶動了旅游、民宿、餐飲等鄉村產業的發展,以及蜂蜜、土雞、雞蛋等農副產品的銷售。
作為全省菜籽油生產大縣,攸縣近年來大力發展“花海經濟”,通過舉辦油菜花節,推動傳統農業向農文旅體融合全產業鏈升級,構建油菜種、產、加、銷全產業鏈條。今年,該縣種植油菜28萬畝,預計年產3.2萬噸油菜籽,形成年產值3億元的油菜產業。
當傳統農業邂逅現代節慶經濟,"一朵菜花"的增值密碼逐漸清晰。油菜花節的溢出效應,推動傳統農業向二三產業延伸,構建起完整的產業生態。這場"金色狂歡"的背后,正在演繹一場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花開之后,如何讓鄉村持續綻放?
攸縣以油菜花節為載體,通過政策引導、產業融合與創新運營,成功探索出一條“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振興路徑。如何深化農文旅融合、延長產業鏈,將是攸縣持續擦亮“金色名片”的關鍵?。
油菜花節的“爆紅”僅是鄉村振興的起點。從“一季花”到“四季景”,從“流量”到“留量”,需統籌生態、文化、產業與創新,構建“自我造血”的長效機制。唯有如此,方能將“花期經濟”轉化為“常年紅利”,讓鄉村真正成為“望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富得了百姓”的活力之地。
攸縣將以此次油菜花節為新起點,以花海為舞臺,以文化為紐帶,以振興為主題,大力開展旅游升溫三年行動,讓非遺市集、星空露營、農事體驗等在花海中破繭成蝶,形成全域旅游的新格局,增強游客黏性,加快打造“來攸縣·享悠閑”知名旅游目的地。
此次油菜花節落幕時,攸縣寧家坪鎮油菜種植大戶鄧華僑算了一筆賬:他家今年種了280畝油菜,按一畝地產70斤菜油來計算,菜油產量可達19600斤。但他更期待的是,產業能長紅,花謝之后游客仍能常來。
這或許正是油菜花節的深層意義——以花為媒,喚醒沉睡的鄉村資源;以節促產,激活內生發展動力。當金色的花海化作農民臉上的笑容,當短暫的節慶沉淀為長久的產業,鄉村振興的畫卷,便在這片希望的土地上徐徐鋪展......
文丨劉躍輝
攝影丨李博
審核丨李艷平 彭建南 彭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