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產業、就業底盤非常厚實與堅韌,因而能夠吸引大量新增有生力量,持續涌入深圳。
人口是城市的主要競爭力,回望深圳的經濟發展歷史,其本身就像一部超級“吸人”機器,產業升級就是核心動力。
2024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達2236.61億元,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占GDP比重達6.46%!研發投入總量、強度穩居全國城市“雙第二”,企業研發投入總量高達2085.78億元,占比93.3%,總量居全國城市第一。大手筆持續投入帶來的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大爆發,突破2.5萬家,密度全國第一。
和其他一線城市比起來,深圳落戶門檻更低一些,以學歷落戶為例,全日制大專學歷,35歲以下,只要深圳社保處于在繳狀態,就能申請落戶;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45歲以下,同樣有社保在繳就能辦理。而在上海,應屆畢業生入戶實行積分制,評分指標包含最高學位和學歷、畢業學校、考試成績、外語和計算機水平、榮譽稱號等,條件相當復雜。
深圳的“吸人”能力堪稱現象級。深圳2024年末常住人口為1798.95萬人,同比增加19.94萬人,增長1.12%,連續2年常住人口增量增速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橫向對比,深圳一年的人口增量是杭州的2倍、石家莊的6倍、蘭州的17倍。縱向對比,2023年全國人口增量冠軍的成績是21.9萬,深圳2024年的數據放在去年也能穩坐前三。
地鐵、機場、出入境等諸多數據,無不顯示出深圳的人口興旺。
2024年12月31日,地鐵單日客運量首次突破1100萬人次,達1188.5萬人次;全年地鐵客運量突破30億人次,達30.97億人次。春節假期期間(1月28日至2月4日),深圳地鐵全網累計安全運送乘客2933.3萬人次,約有4.6萬人次員工堅守崗位,18條運營線路日均客運量達366.66萬人次,相比于2024年春節假期,地鐵總客運量增長了7.9%。
2024年,深圳鐵路旅客到發量1.86億人次,增長12.0%,其中深圳北站到發旅客1.16億人次,總量創歷史新高。
2024年,深圳機場旅客吞吐量達6147.6萬人次(全國第四),增長16.6%。
2024年,深圳查驗出入境人員2.4億人次、增長45.6%,其中入境外國人276萬人次,躍居全國城市第二。
人口穩增帶來的并不全是紅利,當常住人口逼近1800萬,距離2035年規劃的上限(1900萬)僅一步之遙,深圳需要以切實舉措應對。
深圳早期人口高度集中于原關內區域(如福田、南山),隨著城市擴容,龍崗、寶安、坪山等外圍區域成為新的人口增長極。2024年深圳軌道交通里程增至595公里,新開通地鐵線路覆蓋龍華、光明等區域,推動人口向城市外圍擴散。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寶安區常住人口已達449.9萬,遠超羅湖、福田等傳統中心區。
2024年,深圳推進1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保障性住房10.5萬套,重點布局于外圍區域,部分原住民和低收入群體遷出中心城區。而新市民更多選擇定居郊區,進一步稀釋了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
深圳近年來通過放寬落戶政策吸引高學歷人才,2024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18萬個、高校學科建設提速,高素質人口占比提升。這一群體多集中于科技園區或新建社區,與傳統商業區、城中村的人口分布形成反差。
站在1800萬人口的關口,深圳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但深圳無懼這幸福的煩惱,因為從主要城市的人口結構來看,深圳遠優于北上廣杭成渝。深圳的老齡人口比例是上述城市里最低的,全市50歲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連10%都不到。作為對比,其他城市50歲以上人口比重分別是:北京27%、上海30%、廣州16%、成都25%、杭州24%和重慶2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