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強不強,主要是看重要經濟指標的綜合水平如何,GDP、資金總量、稅收收入等,尤其是稅收是與當地產業效益規模高度正相關的,這點正好與GDP總量中的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是有較強對應關系,所以稅收收入不僅可作為重點觀察對象,而且它同時也能作為考核GDP含金量的參照物,大家說是吧?
本文就收集整理了2024年度預算收入內稅收十強省市榜單,來看看能否與國內GDP十強省市的排位較為接近。
因絕大多數地區的2024年度的國內稅收都未發布,因此本文就選取的預算收入內稅收來比較,其實因不含消費稅、車購稅等而避免了與增加值關聯度不太大的稅種可能效果要更好,更能體現各省市的產業效益規模。
當然通過比較發現,還是與GDP十強省市的排行有很大出入的,如上海、北京都能入圍稅收榜單前十且排名還非常高,GDP總量更低的陜西省也能以2613億的稅收收入位居全國第十位,也是挺讓人驚訝的,這說明稅收并不能考量GDP含金量了嗎?
這就要說到影響各地稅收收入的幾個主要因素了,其一是總部稅收效應,上海與北京就是典型代表。上海市預算收入內稅收高達7082.7億要比浙江省高了近百億而高居全國第3位;北京市也有接近5500億而能高于山東省4百多億,能拉高兩大都市的稅收如此之高,其中就有總部稅收的加成,而這部分是與本地的GDP產出無關。
北上擁有國內城市中最多的企業總部機構及特權功能,因此多項稅種能通過散布在其他省市的分支機構來虹吸的,所以它們的稅收收入能不奇高嗎?
除了北上之外,深圳應算是第三大總部城市也因此有不少總部稅收加持,這也就是為何廣東省的收入可高達到9800多億而能比江蘇省高了2千多億哦,除了廣東省實際經濟規模可能確實要比GDP體現得更大一點外,深圳市的總部稅收加持也不能不考慮。
那么陜西能進入稅收十強榜單也是因為這個嗎?非也,是另一個因素影響了,能源主產區的稅收具有非常大起落特征。近幾年煤炭、油氣價格一直處于高位讓它們的稅收顯著奇高,所以除了陜西外山西、內蒙古也是稅收排名較高的。
但等價格大跌時收入它們的稅收也會同步大幅下滑。而GDP變動幅度就沒這么大了,這是這類地區的GDP、稅收兩項指標一直有點偏差的特征來源。
那問題來了,浙江并不擁有北上深這樣的大總部城市,也非能源產地,為何稅收收入可高達近7千億而比GDP總量更高許多的山東省多了近2千億,這就要說到各地GDP核算可能還是有點尺度不一,當然山東省的第一產業增加值較為龐大而這部分并無多少稅收也是有一定關系的。
除了上面幾個省市有顯著偏差出現外,十強內的其他省市排位還是挺符合它們的經濟規模的,如四川省稅收收入達3600.5億可在河南、湖北之上,當然領先于河南的幅度有點略大,因后者只有2700多億,要比兩省的GDP差距大不少,可能還是GDP核算尺度不一的關系吧。
因此雖說稅收是衡量GDP含金量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但因總部效應、特色產業等影響還是會形成一定偏差的,所以大家在進行對比時還是需要進行全方位觀察的。
最后請查看下表,具體了解十強省市的2024年度稅收收入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