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高峰凌晨發文,打卡哈爾濱火車站,曬照引網友熱議。兩張相隔十年的對比照,讓大家感受到了時光的飛逝,感受到了青春的遠去。十年如一日,彈指一揮間。既要時常懷念過去,審視自己。又要開啟新的旅程,憧憬未來。
新老照片的對比,會給人帶來一種心靈上的震撼。熟悉的曾經,美好的現在。就像流行語說的,這不是什么黑歷史,是來時的路。以最普通的方式,把這些記錄下來,時常翻閱,也會讓自己更好地保持初心。
打卡火車站,似乎是高峰的一個習慣。關注高峰的網友會發現,出鏡最多的,是北京站。那種出發前的從容,那種回家時的愜意,都能通過照片很好地展示給大家。
十年前,早晨抵達哈爾濱。十年后,晚上抵達哈爾濱。次日達和當日到,是中國鐵路發展的一個縮影。當然,十年間的奔赴,十年間的堅守,也是德云社成長的見證。
也就是有這份堅守,這份琢磨,這份用心和熱愛。高峰的相聲,才會備受觀眾喜愛和追捧。常聽常新,是高峰的特點。不緊不慢,松弛有度,帶著觀眾跟著自己的節奏走,才能達到最佳的演出效果。
高峰是德云社總教習,是備受德云社演員尊重的。早期做節目,在介紹高峰的時候,郭德綱給安排上了“總教習”這一稱呼。如字面意思,來德云社的學員,多數都曾跟著高峰學習。
龍字科學員上大課是在天津德云社進行的。郭德綱時常旁聽,事后也與學員交流。提到高峰,郭德綱是非常的認可,把學員交給他,郭德綱是放心的。
面對學員,高峰能夠掰開了,揉碎了,一句一句地教。這一句話,放在什么位置比較合適,為什么要這么說,換個方式,效果如何。通過講述、對比、模仿等,學員能夠聽得更加透徹,更容易掌握。
郭德綱說活,和高峰就不一樣了。齊鶴濤曾講過郭德綱早期給孔云龍說活。用史愛東的話形容,聽了也是白聽。因為郭德綱的個人風格太強了,貫口中穿插評書、眼神、動作等,儼如博導給小學生上課。
臺下有琢磨,臺上多實踐,才會靈活自如,收放自如。臺下,高峰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德云社演員聚在一起聊天,高峰來了,會在一個角落坐下,琢磨相聲。
背貫口的時候,高峰是嚴格要求自己的。兜子里裝了豆子,背一遍,符合要求了,把豆子從一個兜子放到另外一個兜子,反復如此。對此,郭德綱也是萬分感慨,直呼高峰是為相聲而生,為相聲而活。
小劇場,是高峰的最愛。沒有商演,沒有其他工作安排,高峰都是堅守在小劇場的。欒云平回歸,則帶著欒云平同臺。否則,要么與別的演員串搭,要么自己說評書或來快板。
也就是這樣的堅守,讓高峰更懂觀眾,知道大家的口味,知道大家想聽什么,想看什么。這份堅守是不可多得的,因為高峰就是奔著老藝術家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