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看不懂現在的市場,總覺得一直說牛市,但就是不賺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下面給大家捋一下!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表述,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舊時代翻篇
中國公募基金迎來重大改革,核心圍繞三大方向:
一是調降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等短期指標權重,將業績考核比重提升至50%以上;
二是建立業績費率掛鉤機制,超額收益產品可提管理費,低于基準則需降費;
三是強化長期考核,要求三年以上業績權重不低于80%,對跑輸基準超10%或負收益產品直接削減基金經理薪酬,并建立獎金遞延支付和追索機制。
過去公募基金存在「新舊基金接力抬轎」的抱團抬轎現象,如白酒、新能源板塊估值泡沫;債券基金比拼杠桿率,股票基金策略同質化嚴重。
2022年場外期權丑聞涉及300余位基金經理,2023年浙江國祥事件更暴露「公募接盤大股東減持」的灰色鏈條。
隨著2020年后大量基民入場,行業潛規則被深度曝光,倒逼監管出手整頓。
當前與老美1982年資本市場變化高度相似。當時美股在經歷18年橫盤后,通過401K計劃引入長期資金、強化基金長期考核、推動被動投資發展(當前中國ETF規模3年增長3倍)、實施市值管理新政(如股票回購制度)等組合拳,開啟40年長牛。
二,A股要徹底轉向了
中國當下正同步推進個人養老金入市、基金考核長期化、ETF爆發式增長、市值管理14條落地等舉措,股權時代或已悄然啟動。
雖然這不能簡單等同于牛市起點,但制度性變革帶來的邊際改善,正在為市場積蓄新的發展勢能,也是一件標志性的事件了!
隨著制度的深化,接下來將會迎來屬于A股的時代。
這里就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了,千萬不要以為牛市就一定能賺錢,當然這不是打擊大家,
畢竟就像這周那死氣沉沉的幾天,多少人心里又開始慌了!
一句話,牛市并不等于一定能賺錢,GJD一直提倡做耐心資本,而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贏家。
而耐心資本并不是簡單的長期持有不動,因為管理層要慢牛的目的就不是讓所有人都輕易賺到錢,而是給企業帶來融資渠道,所以,關鍵在于能扛得住波動。
三,找個庇護所
但對散戶來說,看到波動難免會慌張,這就是人性,很難克服。但如果是跟著機構資金的話,那就簡單很多了。
我們只需要看清楚機構資金的動作就可以了,但不要簡單理解成只需要看機構資金是否買入或者賣出,因為這只是基礎,關鍵還要看他們具體在做什么,也就是看交易行為。
當然,這對散戶來說很難,但大數據就不一樣了,它可以先把所有的「交易行為」數據先保存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后,
再通過大數據模型計算,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征了,看下圖:
大家注意看圖片底部,其中橙色柱體是「機構庫存」數據,表達機構資金參與交易的意愿,一級到四級區域是「定級分區」數據,展現的是機構資金的活躍狀況。
一級區代表機構資金非常活躍,被稱為「機構活躍區」;二級區代表機構資金活躍度降低,被稱為「機構鎖倉區」;一級區和二級區交替的階段,這也就是「機構控盤區」,還有三、四級區則統稱為「機構觀望區」。
結合數據看這只股票,圖中標注的區域,股價大幅波動,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情況,都不知道怎么辦了,但看數據很明顯股價處于「機構控盤區」,
所以,這時的調整也并不需要太擔心,但上面也說了還有一種是「機構觀望區」,大家就需要留意了,看下圖:
這只股票標注的區域同樣也是大幅調整,但與上面那只不同的是股價已經處于「機構觀望區」,所以,結果大家也看到了,這就是機構資金是否積極參與的區別!
如果看清楚這一點的話,其實在股價出現波動時也不會那么糾結了!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