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貝殼恐將在高負債、高風險泥潭中越陷越深
來源丨九州鳳凰
撰文丨九裘
編輯|鄒貓
3月18日,貝殼(BEKE.US)發布2024年度財報,卻迎來資本市場的激烈反應——股價盤中一度暴跌11.5%,最終收跌7.25%。這一跌幅反映出市場對貝殼未來發展的深深擔憂:業績復蘇不及預期,盈利能力惡化,資產負債率攀升,以及其在地產開發上的野心可能帶來的更大風險。
業績承壓:利潤大幅下滑,業務擴張未見成效
財報顯示,貝殼2024年全年總交易額(GTV)同比增長6.6%,但凈利潤卻同比大跌30.8%,經調整凈利潤下降26.4%。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四季度GTV同比增長55.5%,但全年增長僅6.6%,新房交易拖累明顯;存量房(即二手房)交易利潤率下降,傭金收入面臨壓力;新房交易業務全年仍未恢復,同比下滑3.3%,盡管第四季度有所回暖,但未能扭轉全年頹勢。
從盈利能力來看,貝殼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5.8%,遠超收入增速,表明公司業務擴張并未帶來有效利潤修復,反而導致了成本失控。這一現象尤其在房屋租賃和“貝好家”新業務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資產負債率攀升,貝殼擴張的“代價”
貝殼的資產負債率在一年內從40%飆升至46.3%,主要歸因于:租賃業務的快速擴張:租賃市場競爭激烈,為了吸引房東和租客,貝殼必須提供更高的激勵,這導致2024年租賃業務相關負債高達223.7億元,同比增長26.4%。地產開發新業務“貝好家”帶來的資金占用:“貝好家”僅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了土地應付款項5.4億元,但公司在年末拿下的多個地塊將在2025年一季度進一步顯現,未來資金壓力仍將加劇。
貝殼的商業模式本應是以輕資產方式運營,即主要賺取傭金收入,但如今重資產化的趨勢愈發明顯,這無疑加劇了資金鏈的風險。如果“貝好家”業務不能迅速盈利,而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貝殼恐怕將在高負債、高風險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地產開發新業務“貝好家”成風險點
貝殼進軍房地產開發業務,試圖打造樣板項目,但其商業模式仍不明朗:目前來看,貝殼既不像傳統開發商那樣專注于拿地建房,也不像咨詢公司那樣只提供解決方案,而是兩者結合,導致市場對其發展方向產生疑問。在地產行業利潤已經壓縮到極致的情況下,貝殼如果想在交易傭金之外再賺取開發溢價,勢必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然而,在行業整體下行的背景下,開發項目是否能成功溢價仍存不確定性。貝殼當前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數據驅動的交易撮合,而非房地產開發。對于主流開發商而言,貝殼的數據是否真能創造足夠的價值,以至于讓他們愿意為此支付更高的成本?
市場對貝殼“貝好家”模式的核心質疑在于,貝殼是否真的能在競爭激烈的開發市場中殺出重圍,還是僅僅是資本市場講故事的噱頭。
投訴激增,消費者信任危機爆發
除了業績承壓,貝殼的消費者口碑也在惡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多條投訴引起了關注:
強制捆綁收費:消費者在貝殼平臺購買二手房后,被強制要求通過貝殼辦理貸款和過戶,并收取2000元貸款服務費和2000元權證代辦費,但中介并未提供實際服務。
泄露個人信息:消費者購房后,貝殼經紀人私自將個人信息提供給裝修公司圣都家裝,導致購房者頻繁收到裝修騷擾電話。
租賃市場的違規行為:部分租客投訴貝殼收取高額中介費,卻未提供合同保護,甚至存在押金不退、合同欺詐等問題。
更令人擔憂的是,貝殼的App因隱私合規問題被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點名,其小程序“貝殼找房”存在個人信息加密安全措施不足的問題,涉及用戶數據處理不透明,可能帶來更大的法律合規風險。
隨著消費者投訴的增多,貝殼的品牌信任度也在下降,這對于一個依賴房產中介撮合交易的平臺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貝殼股價大跌
面對這些問題,資本市場的反應十分直接。貝殼美股股價在財報發布當天一度下跌11.5%,最終收跌7.25%。在港股市場,貝殼股價同樣出現超10%的下跌。
投資者的擔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 盈利能力下降:即使總交易額(GTV)增長,利潤仍在下滑,說明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問題。2. 負債率攀升:資產負債率從40%升至46.3%,表明擴張帶來的財務壓力加劇。3. 地產開發風險:貝殼能否真正做好開發商?高額投資是否能帶來預期回報?4. 消費者口碑惡化:強制收費、信息泄露、租賃違規等問題正在侵蝕用戶信任。
市場正在質疑貝殼是否仍是一家“輕資產、高利潤率”的公司,還是在向一個“高風險、低利潤”的地產開發商轉型。
據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貝殼想要逆轉當前困局,必須在幾個關鍵領域做出調整:
1、控制成本:當前的成本增速遠高于收入增速,公司必須在擴張與盈利之間找到平衡,否則盈利能力將繼續惡化。
2、優化“貝好家”模式:地產開發業務需要更加清晰的盈利模式,避免重資產化帶來的巨大財務風險。
3、修復品牌信任度:整改捆綁銷售、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提升消費者體驗,否則未來的交易量可能進一步下滑。
4、增強資本市場信心:當前貝殼的估值仍然偏高(市盈率50倍),但如果盈利能力持續惡化,估值可能進一步被壓縮。
從鏈家到貝殼,過去十年,貝殼依靠高利潤的中介業務迅速崛起。但如今,它正在涉足低利潤率的租賃和地產開發領域,從輕資產模式走向重資產模式。這種轉型是否成功,決定了貝殼未來的命運。
當前,市場正在質疑貝殼的盈利模式是否仍然可持續,而消費者的信任危機也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如果貝殼無法在未來幾個季度內實現盈利修復,其股價可能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面對資本市場的焦慮,貝殼的下一步將決定它是繼續擴張,還是選擇穩健經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