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懷與嘗鮮”“運動與家用”“燃油與電動”的多元博弈中,新思域(參數丨圖片)以TYPE R同源的設計語言、新智能配置與降價增配,完成了一次燃油車價值的華麗重塑。
文 /《汽車人》張敏
思域一出手就很老到,不像新勢力。在內卷為主旋律的新車市場上,堅持價值升級打法的品牌,屬于稀缺品種,思域就是其中之一。
3月1日,東風本田發布了中期改款的第十一代新思域,包含三廂燃油版和混動版。
進化路線和誠意權益
第十一代新思域的外觀,向“信仰神車”性能版本TYPE R(即圈內所稱的“紅頭思域”)進一步貼合,車頭更低、體型更寬,一副沖擊姿勢。這暗示了其在堅守家用代步的同時,向著駕駛樂趣、激情、暢爽的情緒價值靠攏。而其前麥弗遜獨立懸架搭配后多連桿獨立懸架,也透露了其適應激進操控,而非同級慣用的扭力梁結構。
新思域通過搭載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系統,革新了交互體驗(支持自然語義交互),并整合了日程管理和K歌等場景化功能;無縫銜接CarPlay等手機映射,遠控、車聯網和第三方地圖的深度嵌入,填平了思域與新能源競品的智能代差。智能化升級不僅是對配置表的填充,更是本田對“燃油車智能化”路徑的探索——通過強化人機交互的情感連接,將工具屬性轉化為體驗價值。
相比老款,新思域在燃油版部分除在起售價不變的基礎上,其他同配置車型分別降價數千元,智能化配置反而升級到Honda CONNECT 4.0系統、全液晶儀表等配置,性價比顯著提升。
混動版相對老款同配置分別降低1萬元,并增加入門版車型,定價也下探至13.99萬元,匹配4.39升/100公里的油耗,即使對標插混路線的競品這一數據也絲毫不落下風,對比燃油競品更是形成了碾壓優勢。新思域的系列價格和配置調整,展現出本田對技術路線的堅守和對中國市場的新洞察。
雙動力選擇,新思域意在拓展細分市場受眾的范圍。燃油車打底、漸進式轉型的思路,可能成為本田應對市場分化的穩健探索。HEV方案在不損失思域的駕駛質感基礎上,同時能夠在減碳節能和NVH上有新建樹。實際上,第十一代新思域仍是在堅持自我之余,實施攻守兼備、油電并重的策略。
為了回饋用戶支持,東風本田第十一代新思域圍繞用戶痛點推出限時專享權益,4月30日前購車車主均可享受發動機和變速器的終身質保、5年免費車機無限流量、廠端置換補貼2000元,并可疊加享受至高1.5萬元的國家置換補貼和2年內6次免費上門取送車權益,為消費者提供全周期服務保障。
第十一代新思域的打法,可以總結為“運動基因強化+智能化升級+減價增配”策略,雖然都不是大動作,但卻能體現思域對基盤不變的判斷。看似保守,實則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防守反擊。原因在于,這幾年新能源攻城略地,但仍有大量用戶因為充電焦慮、保值率和固有駕駛習慣而選擇燃油車。
平民追風夢的現實版
思域的用戶基盤,一直瞄準家庭用戶基盤。通勤代步硬需求之外,這部分用戶渴望取悅自我,更進一步延伸到自我價值實現。這正符合“馬斯洛金字塔”的需求升格規律。
第十一代新思域操控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高水準。紙面實力只能透露零百加速、麋鹿測試,百公里油耗,思域這些指標當然在線,但動力輸出穩定、低速段連貫、高速穩健、響應靈敏、底盤緊湊等內容,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獲知。而且體驗越多,就越會成為其堅定的基盤用戶。
業內很多人低估了思域TYPE R作為本田高性能圖騰對于用戶盤的情緒價值。性能設計元素覆蓋第十一代新思域,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信號,擊中了這部分用戶對“平民轎跑”的記憶。這一番記憶,可能與其更青澀的個人經歷緊密纏繞。難在少年時,總有少年來。每一個荷爾蒙爆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哪個不鐘情于追風掣電的夢。
夢醒時分,人近中年。追風夢可能變成了柴米油鹽,變成了職場蹉跎,那股不甘和追憶難免爬上心頭。這個時候,一款蜂窩熏黑造型的前格柵和底部格柵,運動導流槽、運動尾翼渾然一體,無不提醒著,運動即青春、情懷趁當下。珍視自己的過去,就是珍視現在和未來,一切都不太晚。
相比同級競品設計的中庸化、通勤用途的乏味感,第十一代新思域給予用戶的情感共鳴,只須一瞬間,就能點燃熱情。
思域以性能風格的設計切割細分市場,鞏固“運動轎跑”定位,其商業理念,無論用戶從理性出發,還是從感性出發,都能得到即刻響應,這就夠了。
這一策略的成功,已從市場反饋中驗證:改款后思域的訂單量相比上市前同比提升30%,其中85后、90后占比超七成。這群用戶可能并非剛踏上社會,但內心也足夠年輕。
看不見的堅守,粉絲的心頭好
從53年前誕生起,思域就選擇了一條相對艱難但競爭者稀少的賽道,這條賽道的核心是在看不見的地方投入成本,努力提升紙面參數以外的價值,比如行駛質感、設計造型和安全。這一特性,讓其收獲了全球近3000萬基盤用戶(也包括中國的200多萬用戶)。
59.8%的三年保值率(同級最高),限時疊加發動機/變速箱終身質保政策,強化了用戶“長期持有”信心。
以至于一些未嘗試過思域的消費者很難明白,為什么一款緊湊型前驅車,能夠長盛不衰。在大一級的競品喊出10萬元多一點的“一口價”之后,還能這么淡定。
新思域在底盤、動力、操控、安全上的投入會導致成本有點高居不下,但這些核心競爭力又可能不能被用戶關注,尤其是當下重配置輕體驗的大背景。
長期以來,思域有一些近乎刻板的堅守。第十一代新思域也不例外,其車身剛性提升15%,為改裝愛好者預留空間。官方數據顯示,現款思域用戶中,30%進行過外觀或性能改裝。
更為關鍵的是,車身抗扭抗剪的強度和剛度,對于一款部分用戶肯定要拿去改裝的產品而言,其安全裕度留寬,就變得異常重要。
如果說十代思域是性能和家用兼顧,現在隱隱有向后者傾斜的趨勢。這固然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即要求品牌車型更具個性和辨識度;另一方面,思域洞察到85后、90后追求美好生活,取悅自己的念頭,比10年前更強烈、更直接。第十一代新思域,順應了這一心理需求。
這種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讓思域在新能源時代依然保持用戶黏性——據調查,70%的老車主換購時仍優先考慮本田系車型。
思域的改款證明,燃油車的進化遠未觸頂。在電動化與燃油車長期共存的過渡期,傳統車企仍有能力通過精準的產品定義,找到生存空間。
第十一代新思域的上市,本質上是本田對消費者選擇權的尊重。它不否定電動化趨勢,但拒絕以徹頭徹尾的“功能化”綁架用戶需求。在“情懷與嘗鮮”“運動與家用”“燃油與電動”的多元博弈中,新思域以TYPE R的設計語言、新智能配置與增配降價的誠意,完成了一次燃油車價值的華麗重塑。
這場“防守反擊戰”的勝負尚未可知,但至少它證明:在汽車產業的變革浪潮中,尊重用戶真實需求的產品,永遠不會過時。【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