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規劃,從現在至2030年,胡志明市將遷移近4萬間在河涌上與沿岸的房屋。可以說,這是一次規模龐大、具有“歷史性”及全面性的搬遷行動,旨在推動本市都市整飭與發展,邁向可持續發展目標。本報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了市建設廳長陳黃軍。
記者:請問,過去期間,本市如何開展遷移河涌上與沿岸住房工作?
陳黃軍廳長:自1993年以來,市委與市人委會確定集中解決市內河涌上與沿岸住房問題的主張,旨在解決排水問題、改善河涌環境,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同時助力改善都市景觀。經過逾30年開展,河涌上與沿岸房屋遷移計劃已歷經6個階段,包括:1993-2000 年階段,遷移并重新安置9266間;2001-2005年階段,遷移約7萬5548間;2006-2010年階段,遷移7342間;2011-2015年階段,遷移4125間;2016-2020年階段,遷移2479間;2021-2025年階段,預計將遷移5378間。本市力爭到2030年基本完成遷移工作,并為所有居住在河涌上與沿岸的居民做好安置工作。
記者:目前,各郡、縣在遷移沿涌與涌上住房方面的計劃進展如何?關于該計劃的資金安排是否順利?
陳黃軍廳長:截至目前,本市已在4個項目中完成場地清拆、補償工作,另外8個項目正在開展中,并完成共1447間房屋的遷移、補償。全市還有398個涉及河涌項目尚未啟動,分布在16個郡縣(第四、六、七、八、十二、平盛、舊邑、新平、新富、平新等郡,以及平政、福門、古芝、芽皮、芹耶等縣)與守德市,總房屋遷移規模約3萬9600間。
為加快推進遷移與場地清拆工作,今后,本市預計須約221萬3700億越盾資金。其中,補償、輔助以及重新安置費用為130萬6800億越盾;為不符合補償與安置條件的場合建設社會住房的費用為10 萬6920億越盾;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河涌疏浚、改造的投資費用為80萬億越盾。
記者:為確保遷移后居民的生活比原居住地更好,市政府將有哪些安置與就業輔助政策?
陳黃軍廳長:在開展沿涌與涌上住房遷移工作時,必須確保程序合法合規,按照現行法律法規進行。市建設廳已制定具體提案、計劃及措施,以實施遷移后的輔助政策,幫助居民穩定生活,包括提供謀生輔助、財政以及社會民生輔助等。提案還建立關于要遷移涌上與沿涌房的民戶和個人數據庫,安置他們在其他地點安居,以便進行管理與提供輔助。
記者:遷移河涌上和沿岸房后,將騰出大量場地用于都市整飭。請問,市政府有哪些政策來吸引和鼓勵投資者參與?
陳黃軍廳長:沿河涌區域的改造與都市整飭工作將根據各區域的發展能力進行。本市將同步實施疏浚、改造、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護岸工程、排水系統及廢水處理工程;同時推進住房建設項目、商業服務項目或開發公園等。
本市將制定相關機制、政策,針對安置房項目與社會住房項目進行規劃調整,優化目標并提高建筑規劃指標,以提升土地利用價值,確保投資項目的可行性。此外,本市將全面審查、評估沿河涌區域的現狀與發展潛力,確定遷移工作的開展方式,并提議調整沿涌區域的分區規劃,以提高場地清拆后的開發效率。本市還將制定政策機制,并動員各方資源與各經濟成份參與,鼓勵采用公私合作伙伴(PPP)模式,推動遷移工作并重新組織沿涌與涌上居民的生活。
加快穿心涌改造項目進度
穿心涌疏浚、環境整飭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饒祿-氏藝涌至環術河段)于2022年由市人民議會決定投資主張,投資總額為9萬6640億越盾。在新《土地法》生效后,該項目進行調整投資主張,將場地清拆、補償以及安置費用提高至17萬2300億越盾。關于補償工作,在舊邑郡有138民戶受影響,該郡已發出138份場地回收通知。
目前,舊邑郡人委會已批準73項補償、輔助以及安置方案。預計到4月,舊邑郡將移交全部場地,以便投資商啟動項目的3號裝建發包的施工工作。在平盛郡,有2077民戶、個人及機關組織受影響和回收土地。目前,平盛郡場地清拆補償委員會已獲預墊近11萬8580億越盾補償經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