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以來,中國航天事業接連迎來重大突破。四維高景一號03、04星成果發射,使我國遙感衛星技術邁上新臺階;政府工作報告將商業航天列為重點發展領域,推動航天科技服務國計民生;即將實施的輕舟貨運飛船、天問二號小行星探測任務等航天工程,更讓"航天熱"持續升溫。
蓬勃發展的行業態勢帶動了航空航天類專業的報考熱度,將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最高學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再度推上熱點。
從航天事業的發展脈絡觀察,北航不僅供應了大量頂尖科研人才,更推動了航天材料、飛行器設計、智能控制、遙感技術等領域的變革。該校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飛行器動力工程等王牌專業,恰好對應著航天產業鏈中的關鍵技術節點。行業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精準匹配,直觀地體現在北航近年錄取分數線上。
以北京市為例,近5年來,北航航天類專業分數線保持在660分,最低位次則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2024年為1617位,較2020年上升77位。在其他省份理科錄取線大多超當地特控線120-150分不等,其中一些航天產業較為發達的省份如陜西、四川、湖北等,最低投檔線可以突破670分。
圖:北航2024錄取分數線(部分)
2025年高考已進入倒計時,北航今年的分數線是否會繼續上漲?雖然沒有人能做到預知未來,但我們可以從行業與學校的動態中得到一些提示。
從行業角度看,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這為航天人才培養注入新動能,將繼續推高相關專業熱度。尤其在商業航天政策利好的刺激下,山東、江蘇、廣東、深圳等經濟強省(市)也加入航天人才的“爭奪戰”之中,當地不少企業已經率先行動,與航天院校建立起完整的聯合培養機制。
北航方面,該校通過“未來空天學院”的設置,實行本博貫通八年制,院士、總師、一線專家聯合授課的培養機制,積累了深厚的高端人才培養經驗,且有意繼續推廣這一模式的應用——
2024年,北航新增4個本博一體化卓越人才培養試驗班,首次招生便大受歡迎,錄取考生高考成績較生源地普通理工類專業錄取分數線平均高出10.4分。就目前來看,北航已擁有10個國家級平臺本博貫通試驗班,加上拔尖計劃、未來空天學院、中法工程師學院等多種特色項目,能夠有效對接商業航天領域的用人需求。另需注意的一點是,北航今年與不少重點中學簽約,設置多個重點生源基地,可認為是該校為進一步吸收優質生源,鞏固航天人才培養的優勢地位而采取的舉措。
中國航天事業的每個突破,都是對高等教育格局的再塑。這些國家重大工程持續為高校提供前沿課題,而高校培養的拔尖人才,又推動著航天技術創新。這種雙向賦能的教育生態,正是我國航天產業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商業航天準入標準放寬和民營航天企業崛起,航空航天類院校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值得同學們作為首選高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