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無聊啊”,最近 @yoyo 時不時聽到三年級兒子這樣說,都成了他在家的口頭禪了。
我們周末也經常帶他出去玩,好吃好喝的供著,但見到了他和同學一起玩的場景,竟然有點挫敗感。
怎么娃還有兩副面孔?
跟我們一起,像蔫了的茄子。但和同學一起,不管多么幼稚的游戲都能笑出鵝叫。
搞不懂,搞不懂,小孩的快樂這么簡單嗎?
@知知也深有同感,娃太缺乏和同齡孩子的社交了。
女兒現在四年級了,在學校還好,周末根本找不到伴。帶她去小區樓下玩,希望能偶遇個同齡小孩,但半天也沒有見到。
想想我們小時候,從來不缺同伴,有很多自由玩耍的時間。
但現在的孩子們,受限于和朋友家的遠距離、大人沒有時間、安全問題,不能隨時聚在一起,難免無聊。
不過沒那么自由的小學生,其實玩的也挺“花”。
前陣子流行的電話手表,現在都有點 out 了,而盲盒、卡游、switch……正在占據小學生的生活,有些五花八門的玩法甚至讓老母親都眼前一黑。
今天也帶大家一起來感受下當代小學生社交圖鑒,看看有沒有自家娃的影子。
@Yugie
小小一塊電話手表,承載了小學生們的喜怒哀樂,雖然這段友誼隨時可能變成“塑料情”。
我兒子和電話手表那頭的朋友,周末早上的慣例是互相調侃:你罵我一句,我罵你一句。
好像這就成了某種暗號,就算是交流過了?(老母親不解但尊重)
不過偶爾也會“玩崩”,誰的話越界了、對方發的嘲諷表情包惹怒他了,就互相放狠話:拉黑!
但經常拉黑別人也會有反被拉黑的一天,會被迫取消“好友關系”。
除了這種“幼稚行為”,他的電話手表還有個嫻熟的用途——約朋友出來玩,雖然每次都不了了之。
說好的周末去玩,對方居然失聯,最后才發現自己被放了鴿子,一氣之下又是一鍵拉黑操作。
拉黑好幾次后,他才發現這好像沒啥威懾力,轉頭借用爸爸手機向對方家長告狀,才終于達成了約定。
@Gary媽
節奏盒子、蛋仔派對、和平精英……游戲層出不窮,每陣子流行的也都不一樣,但我兒子總能找到游戲搭子,甚至對象還不一般!
他說,尋找搭子的方法很簡單,課間聽聽聚在一堆的人都聊了啥,很快能精準找到一群游戲“同好”,當即約定“周末 xx 點上線一起玩”!
不過總被“作業封印”拖后腿,好不容易逮到同學上線了,玩一局下來,發現菜的是自己和同學,而隊友里的“隱藏大佬”是——人家親爹!
操作絲滑、指揮清晰,被帶著連贏好幾局。
沒想到最后俘獲我兒子的,是搭子的爸爸。他想贏,只能默默“討好”人家,期待大佬帶飛了。
@阿瓜
我兒子興趣一天一個樣,他的社交圈也會隔段時間換一換。
據我所知,他們班上的圈子就有奧特曼盲盒筆、哪吒討論區……
因為交換奧特曼筆,他還不幸被老師罰過一次,當時非常生氣,但也沒立刻“戒掉”,后來自己漸漸覺得沒啥意思了。
最近他又鐘情于 Switch 游戲,上周六他的 3 個男生朋友到我們家玩,四個人就手握 3 部 switch。
嘰嘰喳喳地討論各自玩的游戲多么好玩,比來比去,誰都不服誰。
我有點納悶:他們明明都面對面聚在一起了,還各玩各的,那見面的意義是???
后來他們終于找到了“交集”,這場游戲局才真正開始。玩嗨后,聲音是一陣高過一陣。
觀察了他們玩的狀態,我悟了:說到底,看似這些小屁孩在各自為戰,其實有人在旁邊歡呼,才更有玩的氛圍。
@Melody
女孩的聚會就安靜多了,我女兒最近玩的卡游、盲盒,光是坐在那里拆包裝就很快樂了。
每次都和她的小伙伴約定:帶上最近集的卡,到時候交換。
有時候還會特意留著點驚喜,和朋友說好當面再拆,更刺激更好玩。
最近掛在她嘴邊的,是誰誰誰最近抽到一張稀有卡,她也想要。
這不,上個周末,又帶回家好幾盒卡牌:有“卡牌常青樹”——小馬寶莉卡,還有她自己喜歡的 IP,柯南、蠟筆小新那些。
今年哪吒火了之后,新出了哪吒的卡,她也入手了。畢竟現在很熱門,跑空好幾家店才搶到。
這兩天已經在到處和小伙伴分享戰況了。
當和小區鄰居成為了朋友,最大的好處是,擁有了朋友隨叫隨到的快樂,畢竟離得近。
更何況鄰居還成了你的同班同學!
@當當媽
我家大女兒和鄰居小姑娘在一年級開學時認識,雙方家長一交換地址,發現:好巧,這不就是樓上樓下嗎?!
還好我們搬到了學區房,她才能“近水樓臺”,交到第一個朋友。
從此倆人就深度綁定了:每天一起上下學,兩家輪流接送,放學后一起寫作業,周末也膩在一起,簡直跟連體嬰一樣。
我也經常跟鄰居開玩笑說:“成功收獲一枚編外女兒”!
她們平時想做點啥或者出去玩,在電話手表一發“出來”、“下樓”,就能瞬間明白對方的心思。
@鈴鐺媽
我們家鄰居都是小男孩,她倒也能和他們玩到一起,不過時不時會上演“不歡而散”的戲碼:
鈴鐺嘴上不饒人,總踩人家最痛的地方,把他們一個個懟哭。
小男孩語言發育沒小女孩厲害,懟不過只能暴怒,最后只能靠家長拉開,然后互相道歉。
現在到了三年級,他們的長進是可以自行解決:各回各家。
每次聽到“咣當”的一下摔門聲,就代表今天他們玩夠了,已經受夠了對方。
不過小孩子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下次見面又和好了。
@阿翠
鑒于我女兒在幼兒園的“高冷狀態”,她在小學也沒交到什么朋友,很多時候想找人一起玩,全靠我出手。
剛入學,我就和班上幾個同學的家長搞好了關系,時不時約著出去玩,為她創造社交環境。
她不挑人,這次和 xxx 聚在一起,下次又換了別人,都玩得超級開心。
上次她第一次參加別人的生日會,居然還是對方家長看我的面子,邀請了她。(果然還是老母親在負重前行)
假期的時候,我去公司上班,也把她“順帶捎上”。同事家有年齡相仿的孩子,也會一起帶來,可以讓她蹭著別人一起玩。
我們大人在工作,他們同齡人一起玩。
面對我們家這樣社交被動的娃,只能感慨一句:你我本無緣,全靠家長牽。
小學生的社交江湖,太跌宕起伏了,線下見面全靠緣分,湊在一起就能玩到嗨。線上聊天靠網速,還得看誰作業寫得快,否則上線也只能錯過。
老母親們終于悟了:所謂“無聊”,不過是“想找個對的人一起玩”罷了。
仔細觀察發現,其實這屆小學生的社交也很精彩,玩得比我們當年還要野!
最后來說說你家娃屬于哪種?最近在玩啥?一起來評論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