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英國外賣平臺“戶戶送”(Deliveroo)日前宣布4月7日終止香港業務,結束其在港長達9年的運營。從宏觀角度而言,Deliveroo黯然退出,不單只是商業決定,亦是一記警鐘,提醒營運者要敢于識變求變,結合新興科技,鞏固產品和服務優勢,否則最終會被時代浪潮淘汰。
回顧Deliveroo的營運歷史,該公司于2013年成立,2015年進軍香港,進一步開拓其海外送餐服務。根據Measurable AI的電子交易數據,Deliveroo曾經以六成以上的市場占有率,躋身行業龍頭。當時,Deliveroo憑借與精致餐廳合作、精準定位中高收入客群,一度成為白領階層的“午餐首選”。
然而,時代在變,世界在變,新冠疫情促成Foodpanda升級轉型,成功并購UberEats,一舉反超,成為行內“一哥”。由此可見,Deliveroo早在數年前,已經敗相畢露,Keeta的到來僅僅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今,Deliveroo退場,Foodpanda將會收購其部分資產,繼續營運,與Keeta開啟外賣市場“雙雄爭霸”的時代。
當然,如果說Deliveroo沒有想方設法自救,似乎也略為不公。而事實上,近年來,該公司已經找來大批明星和網紅宣傳平臺,當中不乏古天樂、鄭秀文、鄭中基等為人熟悉的臉孔,參與其廣告演出。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Deliveroo只重視市場營銷,卻忽略了營運外賣平臺的根本,要有足夠的餐廳、外賣員和訂單數目。有外賣員在接受傳媒訪問時便大爆,去年加入Deliveroo平臺后,發現派單很少,導致其每月收入只有不足兩千元。
筆者認為,Deliveroo撤港,再次突顯商戶要懂得識變、應變、求變。其實,本地市場早在新冠疫情結束后出現微妙轉變,外賣戰場只是其中的縮影。舉例來說,有公司選擇縮減寫字樓規模,僅保留人事和會計部門上班,鼓勵其他部門的同事居家工作。又例如,越來越多的內地品牌進駐香港,加強其品牌影響力。有數據統計,單是2023年,就有17個內地餐飲品牌在香港開設門市,就連主推“包郵到港”服務的淘寶亦在上月開設全港首間家居實體店,進軍家俬、建材等采購市場。
其實,過去兩年,許多政界領袖已經不斷提醒香港商家以至社會各界要積極主動作為,面對挑戰,例如,要結合新興科技,善用新質生產力帶來的機會,發揮香港善拼敢贏的精神。而政府亦留意到市場變化,先后優化各類基金,以更聚焦和可持續的方式,為企業提供支援。雖然政府的援助尤為重要,但真正的關鍵仍然取決于本地商家的決心和行動。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去年房屋局透露有西九屋邨檔戶主動經營街市集體購物送貨服務,幫助其他檔戶增加客源,實現互惠互利。
要在時代浪潮站穩腳步,把握商機,唯有變才是不變的真理?;蛟S,Deliveroo的離開,再次提醒港人要用新思維、新方法,應對新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