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等報道,近期中國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征關稅等反制舉措引發關注,一場圍繞貿易的博弈正激烈展開。自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采取一系列關稅措施后,中國迅速行動,展開強有力反制。2025年2月10日起,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液化天然氣(LNG)加征15%關稅。這一舉措效果立竿見影,彭博社報道顯示,截至3月18日,中國已有40天未從美國進口LNG,連船舶跟蹤數據都表明,當下并無美國LNG運往中國。
在此之前,2024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415.84萬噸,占同期進口總量的5.4%,美國當時是中國LNG供應國的第五位。可如今,與美國賣家簽有長期合作的中國買家,紛紛將美國LNG轉售給歐洲,并且不愿再和美國賣家簽訂新協議,而是把目光投向亞太地區或中東采購LNG。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反制同樣直擊要害。中國對美國大豆、玉米、棉花等農產品加征10%到15%的關稅,這一清單幾乎涵蓋美國中西部和南部農業州的主要產品。要知道,這些地區可是特朗普在2024年大選中獲得大量支持的關鍵票倉。
美國LNG出口(資料圖)
受此影響,紐約棉花期貨價格降至2020年疫情以來的新低,大豆期貨價格兩個月內連續暴跌。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大豆中,巴西占比超70%,而美國僅占兩成,與2016年美巴勢均力敵的情況大不相同。市場份額流失疊加價格下跌,嚴重沖擊美國農業經濟。美國農業部預測,2025年美國將繼續出現食品貿易逆差,進口額超過出口額近500億美元,這是連續第三年如此,打破近70年來美國歷史記錄。
中國的反制不止于能源和農產品領域。在特朗普甩出關稅大棒后短時間內,中國商務部一口氣將15家美國科技和軍工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10家涉臺軍售企業被踢出中國市場。這對美國相關產業的打擊不容小覷,尤其是軍工供應鏈等,這些高附加值產業的損失讓美國企業膽寒。從全球視角看,美國發動的這場貿易戰,不僅針對中國,其盟友也深受其害。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宣布對1550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加征25%關稅,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對美國汽車、鋼鐵實施報復性關稅。歐盟雖未立即行動,但多次發出制裁警告。
美國大豆(資料圖)
美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關稅霸凌,讓盟友們紛紛覺醒,開始構建“去美國化”的替代體系。中國一系列反制措施,有著清晰的邏輯。一方面,通過精準加征關稅,打擊美國對中國市場依賴度高且對特朗普政治支持關鍵的產業,直擊其經濟與政治要害。另一方面,在高科技等領域的反制,維護了自身產業安全與發展利益。并且,中國在世貿組織起訴美方,以法律手段維護全球貿易規則。
美國試圖憑借關稅與中國“硬脫鉤”,可中國憑借強大經濟韌性、多元化進出口布局,構建“去美國化”供應鏈體系。從巴西大豆到俄羅斯能源,再到東盟低端制造業,中國在這場貿易博弈中掌握主動權。反觀美國,失去中國這個龐大市場,不僅農業受損,能源產業也面臨困境,更嚴重的是,特朗普政府內部面臨來自能源、農業企業金主的壓力,其國內政治根基也開始動搖。這場貿易博弈還在持續,美國若繼續堅持錯誤做法,必將付出更大代價,而中國將堅定維護自身權益與全球貿易公平秩序 。
貿易港口(資料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