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志飛 □劉航
責編|張晶
正文共2259個字,預計閱讀需7分鐘▼
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通過制度創新、機制重構、效能轉化三大系統性改革,在社會治理上下“功夫”,突破“最后一公里”困境,基層法治建設實現“物理疊加”到“化學反應”質變,探索出一條法治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路徑,為丘陵地區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梓潼樣本”。
制度創新,法治基因植入治理末梢
面對新就業形態從業者權益保障的復雜挑戰,梓潼縣以法治手段破解雇傭關系界定模糊、勞動爭議頻發等痛點。依托“化解矛盾糾紛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行動,構建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機制,設立專業化調解仲裁平臺,確保勞動者訴求依法高效解決。
2022年以來,全縣累計化解勞動人事爭議1130余件,涉案金額達1880萬元,其中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糾紛43件,涉案金額82萬元,切實維護了本地區市場主體及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定期普法宣傳、勞動合同規范化指導,將法治教育延伸至企業用工末端,從源頭減少勞資糾紛。
針對民營企業的治理痛點,梓潼縣創立“法治體檢+信用修復+合規激勵”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在四川健康食品產業園,“企業法律之家”整合8個相關部門資源,建立從注冊登記到破產清算的法治服務鏈。制度創新帶來顯著治理效能,2024年,全縣民營企業法律糾紛發生率同比下降41%,商事合同履約率提升至92.3%,法治化營商環境指數躍居全省丘陵地區前列。
梓潼縣將制度創新延伸至基層,制定公約規范,將“法律明白人”培養等工作納入法治軌道。在觀義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通過“法治積分超市”制度,將垃圾分類、糾紛調解等行為轉化為法治積分,村民可兌換農資或法律服務,實現法治建設與基層自治的良性互動。
機制重構,治理效能聚變“化學反應”
2024年11月,梓潼縣某房地產開發商因延期交房引發業主維權,糾紛一度升級至訴訟邊緣。面對雙方劍拔弩張的局面,華鑫商貿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仁剛以“企業家調解員”身份介入。
傳統調解多依賴法律剛性裁決,但王仁剛跳出思維定式,以“服務代賠償”重構調解邏輯。針對業主訴求,他提出開發商減免物業費并提供工程合作機會,對開發商則強調“以小成本換大口碑”,避免群體性訴訟風險。這一方案將矛盾轉化為合作契機,既守住法律底線,又兼顧行業規律與商業邏輯。
調解過程中,王仁剛采用“分頭突破”策略,一方面傾聽業主實際需求,消解其對抗情緒;另一方面剖析開發商顧慮,強調社會責任與品牌價值。經過三輪協商,雙方從“各執一詞”轉向“共同讓利”,這一轉變不僅快速化解了糾紛,更促成雙方長期合作意向,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治理目標。
這是梓潼縣“企業家調解員”制度推廣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梓潼縣通過建立“法治紐帶”,推動政法機關與社會力量的協同共治,形成“1+1>2”的治理聚變效應。
為更好地化解涉企案件矛盾糾紛,梓潼縣人民法院與縣工商聯共建民營企業涉訴糾紛調解站,構建起“行業調解+司法確認+履約保障”的全鏈條解紛機制。該機制有兩大創新,建立涵蓋建筑、農業等6大行業的32人企業家調解員庫;制定《涉企糾紛分級分類調解規程》,將糾紛細化為27種情形匹配調解方案。
“借助調解員的民營企業家身份,以企業家對話企業,化解矛盾雙方對立情緒,起到了法律之外的人情作用。”王仁剛說。
校園安全是社會關注的重點,而校園安全治理碎片化問題是長久以來的一個頑疾。近年來,梓潼縣構建起公檢法司協同治理的校園安全體系。公安機關創新“1235”校園警務工作法,即1個智慧安防平臺、2支專業隊伍、3級響應機制、5大守護行動,實現全縣中小學封閉化管理全覆蓋;檢察機關創建“熊貓未士·潼心”機制,“益路潼行”等辦案團隊認真實施性侵案件強制報告、從業禁止等7項特別程序;法院系統創設“家庭教育指導令”,對失職監護人進行司法訓誡;司法行政機關開展“法治第二課堂”項目,研發沉浸式法治教育課程。
機制重構、機制創新在古蜀道翠云廊生態保護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保護古蜀道的生態環境,梓潼縣創新“司法+行政+社群”協同機制,法院頒布《古柏樹保護令》,建立“一樹一檔”電子數據庫;檢察機關提起5起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林業部門與周邊村民簽訂《古柏樹認養協議》,將千年古柏納入法治化管護體系。這種將司法剛性約束與社群柔性治理相結合的模式,讓古柏重新煥發了生機。
效能轉化,基層治理現代化交出滿意答卷
梓潼縣的基層治理創新不是零散的技術改良,而是以法治為牽引的系統性變革,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宏仁鎮創新實施的“三評兩審一監督”工作法,以村民為主體、制度為支撐、監督為保障,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鮮活樣本,交出了一份群眾滿意的“平安答卷”。通過“三評”夯基礎,“兩審”提效能,紀檢監督保公正,該鎮破解了諸多鄉村治理難題。
“以前村里亂堆亂放、火災隱患多,現在大伙兒互相監督,環境好了,糾紛也少了。”村民李女士感慨道。通過積分制管理、“紅黑榜”公示,全鎮累計表彰100戶“模范遵守戶”,對90戶后進家庭實施結對幫教轉化,形成“爭先進、守規矩”的文明新風。
通過“三評兩審”動態考核,宏仁鎮涌現出多個“零糾紛村組”,鄰里互助蔚然成風。鎮黨委每年授予模范家庭稱號,并通過“紅榜”通報表揚,激發村民榮譽感。“現在村里評先進,家家都爭著上紅榜!”村民張先生笑著說。
在梓潼縣,“法律明白人”已經成為老百姓解決日常糾紛的“話事人”。通過實施“法治素養提升工程”,梓潼縣司法局在全縣精準培養了905名“法律明白人”,成功調解一系列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