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8 日,小米集團公布 2024 全年及第四季度財報,成績相當亮眼。2024 年小米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 35%,達到 3659 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 41.3%,達 272 億元。第四季度單季營收首次突破千億,達 1090 億元,同比增長 48.8%。這份財報不僅展現了小米在核心業務上的穩健發展,更凸顯了造車業務帶來的強勁增長勢頭。接下來,我們從手機、IoT、汽車這三個核心業務板塊深入分析小米的亮眼表現。
1、手機業務:逆市上揚,穩居全球前三
作為小米的根基業務,2024年智能手機業務成績斐然,全年營收1918億元,同比增長21.8%。全球出貨量達1.69億臺,同比增長15.7%。據Canalys數據,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達13.8%,連續18個季度穩居全球前三,更是全球前三廠商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牌。
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小米能實現逆勢增長,原因有三。其一,持續在高端機型發力,不斷推出競爭力十足的產品,還大力加強自研技術;其二,通過優化用戶體驗、完善售后服務,以及深耕海外市場,品牌認可度大幅提升;其三,供應鏈管理持續優化,讓產品能更快、更高效地進入市場。
2、IoT 與生活消費產品:突破千億,多點開花
2024年,小米在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上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收入達1041億元,同比增長30%,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小米的 IoT 業務廣泛覆蓋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在國內外市場都極具競爭力。智能家居產品的增長,得益于小米生態鏈的不斷完善,以及智能互聯體驗的持續優化。像小米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掃地機器人等產品,在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
3、汽車業務:交付猛增,邁向盈利新征程
小米造車業務無疑是此次財報的焦點。2024年,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營收328億元,其中汽車收入321億元。雖然全年凈利潤仍虧損62億元,但小米汽車的毛利率已達18.5%,每賣一輛車能賺4萬多元。照此盈利能力,小米汽車賣出14萬輛就能填平虧損。
截至 3 月 18 日,小米汽車已交付 20 萬輛,從 10 萬輛到 20 萬輛僅用了 4 個月,交付速度遠超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對手,成為行業一大亮點。小米汽車交付量快速攀升,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小米手機和 IoT 產品積累的龐大用戶群體,為汽車推廣提供了天然優勢;二是小米汽車與手機、IoT 產品深度融合,打造出無縫銜接的智能體驗;三是小米秉持 “高性價比” 的定價策略,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4、產能擴張,盈利可期
目前,小米汽車交付速度已接近產能極限,工廠擴產成為關鍵。據報道,小米汽車二期工廠預計6月15日完工,屆時全年總產能有望接近40萬輛。華泰證券預計,隨著規模效應顯現、毛利率提升,2025年小米汽車業務有望扭虧為盈。
股價飆升,市值創新高
財報發布后,小米股價大漲近 6%,年內累計漲幅近 70%。截至 3 月 18 日收盤,小米股價報 57.65 港元,總市值達 1.45 萬億港元(約 1.28 萬億元人民幣)。一年前,小米市值還低于理想汽車,如今已達理想的六倍多。分析人士認為,造車業務的強勁表現是小米市值大幅增長的關鍵因素。6 月,小米將發布全新車型 YU7,若銷售良好,有望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
5、小米成功突圍的秘訣
小米能在手機、IoT、汽車三大賽道同時取得突破,背后有幾個關鍵因素。首先是生態閉環戰略,構建起完整的智能生態圈,實現手機、家居、汽車全場景互聯,為用戶提供無縫體驗;其次,強大的供應鏈與成本控制能力,讓小米產品在各細分市場都極具性價比優勢;再者,研發投入持續增長,2024年研發支出同比增長25.9%,達241億元,為長期發展筑牢技術根基;最后,小米逐步從 “性價比” 向 “高端科技品牌” 轉型,全球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
2024 年,小米營收和利潤大幅增長,汽車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交付量快速攀升,離盈利目標越來越近。未來,隨著小米汽車產能釋放、新車型推出,以及智能生態體系的完善,其市場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對于投資者而言,小米長期價值逐步顯現。2025 年,若小米汽車業務成功扭虧為盈,股價可能迎來新一輪上漲。對于智能汽車行業,小米的強勢崛起正改變著行業格局,雷軍的 “最后一戰”,正穩步邁向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