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20日,吳曉波頻道與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將在新加坡舉辦“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我們將邀約到各國政府相關負責人、學者、知名出海企業家等,與2000名出海企業負責人及高管,齊聚獅城,共同探討中國出海從“產能遷徙”到“文明共生”的新路徑。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全球化進入下半場,中國企業出海邁上了從“產能遷徙”到“文明共生”的新路徑。
達到文明共生的境界,深度本土化是必由之路,這要求出海企業在別人的商業范疇中,進行文化、市場、消費習慣的深刻理解和融入。
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將于6月在新加坡召開,屆時大會聚焦“共融共建”,將深刻探討全球化內涵與本土化策略。
在峰會籌備階段,我們也將推出系列主題直播活動,幫助更多中國企業看清方向、找到資源、加快步伐。
第一場直播,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美訊創始人兼CEO彭家榮(Chris Pereira),他曾任華為加拿大核心智囊團成員,在中國生活了20年,幫助過300多家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業務、建立品牌。
掃碼加好友▼領直播回看
華商出海產業服務聯盟主理人卓立與其相會吳曉波頻道直播間,就“中企海外本土化”主題展開了對話。現就彭家榮分享內容作歸納整理,以期帶給各位企業家啟迪和思考。
“5R合一”支撐中國品牌走出去
為什么如今有這么多中國品牌走出去?一定程度上,我不認為是國內太卷,也不太認同“不出海,就出局”的說法。
能夠成功出海的企業,在國內也發展得不錯,不存在生存危機。企業如果在國內都活不下去的話,去到海外就更難了。
當今中國企業出海,大趨勢是產業鏈生產能力已經做到極致,下一步就是替代曾經西方的買方或者品牌方,因此,各行各業的中國企業都在走出去建立自己的品牌。
其中,有四個賽道在海外持有競爭優勢,即科技、新能源、醫療和文化。
在出海過程中,本土化是繞不開的話題。為什么要本土化?因為我們需要得到本地市場的信任。
我和我的團隊在服務中國企業的過程中,梳理出“5R合一”的出海方法論。
具體來說,我們拓展海外市場,要從五個維度,也就是與五個本土的資源群體建立信任關系。
R是英文單詞的關系(Relationship)的首字母,第一個是政府(GR),第二個是客戶(BR),第三個是投資人(IR),第四個是協會、商會、慈善組織(CSR),最后一個是海外人才(HR)。
如何建立與客戶的信任關系?
全球都是關系社會。我講的關系,并不是走捷徑的關系,而是在高度統治化的市場里面,在合規運營的前提下,如何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讓對方選擇你,覺得你值得被支持。
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指望他人引薦拓展客戶。海外的客戶關系是核心資源,比如在亞馬遜上做跨境電商,亞馬遜給到你很多信息,唯一不給的就是客戶信息,所以拓展海外客戶時必須親力親為。
我的建議是,作為老板要走到海外去,喝咖啡,聊天氣,交朋友,積累對本地市場的直覺。如果對方是德國人,你要跟他去喝啤酒,吃豬肘子,然后聊一聊家庭情況。這些恰恰是企業在當今時代需要的海外關系。
其中,從0到1拓展客戶關系,參加行業展會是快速找到客戶的方式。但真正的痛點并不是找到客戶,也不是鏈接到所謂的資源,而是跨過認識到合作的鴻溝,建立信任關系。
在5R合一理論體系中,建立與客戶的信任關系,有一種非常有效的三部曲打法。
第一步是內功,即良好的企業形象,我們要像去面試一樣,穿好衣服、梳好頭發,在領英上做好簡介和產品介紹,顯得靠譜和專業;
第二步是市場的背書,可以是媒體報道、所獲獎項,也可以是老板在權威平臺的發言,將這些第三方信息分享給客戶,會更有說服力;
第三步是練兵,培養能夠真正做到跨文化營銷、管理的人才,與本地客戶建立起信任。
企業如何進行跨文化管理?
中國企業出海,前幾年更多的是找銷售渠道,做基礎的品牌建設,隨著各行各業慢慢成熟起來,緊接著面臨的就是怎么管理一個海外團隊。
跨文化管理是未來幾年企業出海最核心的挑戰之一,而最基礎的做法,就是讓外國人被看到,被聽到,被尊敬。
如果你有一個跨文化團隊,對于外國專家,需要讓他擁有三樣東西。
第一是信任,百分之七八十的時間,你需要采納他的建議;
第二是參與感,給予他參與決策討論的機會;
第三是責任,告訴對方我們聽取你的建議,如果你對了,我會表揚你,如果錯了,你要負責任。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也是一種本土化手段
怎么樣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也是企業的內功。
其實,高層次人才往往不會被工資所吸引,他們會被企業的情懷、目標和使命所吸引。因此,在出海過程中,搭建企業文化、價值觀體系非常重要。
CSR(企業社會責任)、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也屬于這個范疇,不僅有助于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提升品牌價值,還能促進可持續發展,降低企業風險,低成本啟動“信任杠桿”。
在我看來,CSR和ESG也是一種可以助推業務在短期內快速看到成效的方式。
最近我們在北美支持了一個國產推雪機品牌,企業捐贈了兩個產品給本地的慈善機構,本地市政、媒體的重要人物在社區里舉辦感謝活動,使得該品牌在本地快速成名。
所以,本土化其實不需要花大價錢做網紅營銷,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就是一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策略。
在全球化3.0時代,企業出海做好本土化,才能國際化。
具體來說,中國企業在海外實現本土化,不是要消除文化差異,而是理解和包容文化差異,在人才體系、供應鏈、組織管理等搭建中,實現真正的融入。這也與第二屆出海全球峰會“生而全球·共融共建”的主題相契合。
新商業文明的構建,是生態共建,是互通有無,更是共融共利,讓我們借助出海全球峰會這一國際化平臺,一起探索全球化新模式與本土化方法論。
同時,峰會后2天(6月21-22日)將在新加坡舉辦《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課程。邀約5位全球化實戰導師,從出海國別選擇、出海合規、出海營銷,到出海供應鏈、出海組織管理,系統講述企業出海會遇到的關鍵問題及應對策略,助力企業科學出海,少走彎路。
最后,誠邀您于今年6月相聚獅城,我們共話“走出去”到“融進去”,協作共建,共赴繁榮未來。
長按掃碼▼共赴盛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