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伯通
現在有些人就疑惑,為什么有些小國家的錢比中國的錢還值錢,比如白俄羅斯的1盧布能兌換2塊多人民幣,馬來西亞的1塊錢能兌換1塊6人民幣,甚至沒聽說過的阿塞拜疆,他們的1塊錢能兌換4塊多人民幣,像這種小國貨幣堅挺的多的是,比如科威特的1塊錢能兌換21塊人民幣,阿曼的1塊錢能兌換16塊人民幣,如果按照匯率比較來看,豈不是有些小國的錢比美元還值錢。
這個不能用值不值錢來核算,像越南、日本、緬甸之類的錢的面值,你1塊錢能兌他成千上萬呢,首先是他們本國的貨幣和商品對應關系,后面才能談到國際間交易的匯率形成,這里面的公式很復雜,能把人繞暈,沒有必要去看公式了。為啥白俄羅斯的盧布比俄羅斯的盧布值錢,是他重新發行了盧布而已,他將其與前一代盧布的按照1:10,000的比例換算的,以前印刷的錢面值太大了,與之對應的,國內商品價格同樣下調。如果越南把錢的面值變小,也是可以的,對他國內沒啥影響。
就像中國以前也有大面值的錢,比如5萬一張的,這是第一套人民幣,后來面值縮小了,這個在國內影響不大,假設以前5萬元買一盒煙,現在5塊買一盒煙,都是等比例變化的。如果貨幣面值非常穩定的情況下,現在的人為什么說錢不值錢了呢,這是相對而言的。以前2分錢一盒火柴,7毛錢一斤豬肉,對應的是你月工資15-20塊錢的,現在你月薪5000,豬肉不可能還是7毛錢一斤啊,只能說什么人吃虧了呢,就是把50年以前的錢存起來,然后現在拿出來用,那肯定是吃大虧了。
因此大家都要想開了,最多一代人保一代人,不要想我努力搞錢,讓子孫五代不用勞動,那不可能的。有的人就想各種辦法保值,什么買房子了,存到國外了,買古董啊,這些都是白費,盛世的時候,或許有點用,亂世全完蛋,包括房子古董都沒人要,或許黃金會堅挺一些,其他的沒啥用,不如投資兒女的教育,讓他的生存能力變強才是正道!能力強一點,投資一點剛需的實業,比如吃穿用方面的,也是可以的。至于特別大的資金,就不用替他們操心了,他們是全球跑的。
上面說的貨幣的幣值,是針對各國國家內部來說的,無論怎么變,和其他國家沒關系。那他要與其他國家產生關系怎么辦?這也經歷幾個階段,剛開始以黃金為本位,黃金是個參照物,你家的多少錢能買多少黃金,我家多少錢能買多少黃金,這樣一看,匯率就出來了,童叟無欺,美國當時有世界三分之二的黃金,為了重建全球金融秩序,1944年7月,44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制定了一套以美國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美國說,你們這些人家里又沒多少黃金,都拖過來放在我這兒吧,以后全球貨幣和美元掛鉤,但是美元還是和黃金掛鉤,你們全球貿易用美元就行了,那怎么讓人相信他這張紙呢,美國說,你拿美元來,直接可以從美國兌換黃金啊!這講的有道理,沒有風險,但是最后還是被美國玩砸了。
美國那時候到處打仗,打越戰的時候深陷泥潭,打又打不贏,走又走不了,法國人就懷疑了,他怎么這么有錢啊,肯定是偷偷印了美元,然后全球買東西?市場上流通的美元多了很多,但是美國家里的黃金儲備卻沒有相應增加,法國人不樂意了,戴高樂開始采取行動,把法國的外匯儲備大量換成黃金,以防自己的國家財富縮水。戴高樂還公開指責美國利用美元的優勢地位剝削其他國家。
其他國家跟著法國后面學,美國受不了了,在1971年,政府宣布關閉“黃金窗口”,不再用美元兌換黃金,這就意味著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完蛋了。以前各國計算匯率是不是很簡單,用黃金作為中間物轉換一下就可以了。那現在咋換算呢,現在沒啥換算的中間物,是猶太經濟學家搞了一堆復雜的公式,什么購買力平價說,利率平價說,國際收支說等等,都是些扯淡的東西。其實最終還是和奄奄一息的美元博弈,然后才是交叉貨幣的套利。
意思是現在還得承認美元是全球霸主,你和美元是啥匯率比,然后就能核算出和其他國家的匯率比,盡管沒有黃金來擔保了,美元就是廢紙,你暫時也沒有辦法,現在不想用這套辦法,只能戰爭定輸贏,靠嘴炮是沒有用的。那么其他國家之間的匯率比重要么,不重要,很多國家支出或收入,都只要美元,別的貨幣他不要。比如我們和印度做生意,我們只要美元,他們也只要美元,其他不認,所以這種參照美元的匯率,會影響到個人出國旅游學習的人,在國家層面上沒影響。
有人可能會問了,在中國剪個頭發是30元,在美國剪個頭發是30美元,那么匯率不應該是1:1才對么,不是這算的,這種屬于非國際貿易品,你不可能把人快遞到中國來剪頭。我們講的是國際貿易品,我賣給你的東西,在國內可能賣五六百元,美國零售100美元,這就是大差不差的匯率比。至于不出國的非貿易品,是他們本國的事情,影響到的是個人,中國人去留學,吃穿住用,你只要一換算,你心里就滴血。雖然說賺美元花美元,但是沒有外來廉價商品的輸入,如果是美國本土產的話,那貨幣購買的性價比太低了。
貨幣是交換商品的媒介,對應的是該國的資產,你有可以交換的資產,貨幣就比較堅挺,信任度也比較高,現在的匯率政策有兩大派,一個是自由浮動派,一個是和美元掛鉤派,泰國以前就是匯率與美元掛鉤,外資的大量涌入導致國內經濟一片繁榮,最后產生地產泡沫,大家拋售泰銖兌換外幣,你要穩住匯率怎么辦,你得有外匯儲備,也就是你得掙美元回來,你泰銖才能保值,后來被索羅斯做空,泰國政府雙手一攤,改成市場自由匯率了,該怎么兌換,由市場自行決定,結果就是泰銖貶值50%,投資者紛紛逃離泰國。
那中國是什么政策呢,兩者都不是,中國目前使用的是一籃子貨幣參照匯率制度,即人民幣匯率不僅與美元掛鉤,還與其他一籃子貨幣掛鉤,包括美元、歐元、日元、韓元、英鎊和澳元等。中國的匯率制度都是管理的多、浮動的少。央行時常干預匯率,期望匯率保持基本穩定。這樣一來,人民幣匯率就帶有了相當強的固定匯率色彩。
美國經常說我們是匯率操縱國,其實是我們的管理方法,不方便他搞金融偷襲而已。美元實際是名存實亡,只是全世界還接受它,用它能買到東西,因此它還能茍延殘喘。中國現在在推動雙邊貨幣互換協議,意思是咱們不要用美元算來算去了,我換你家多少錢,你換我家多少錢,大家以后直接本幣購買,這個協議也不是隨便簽署的,一個是對方國家的政權要相對穩定,第二個是他們家確實有我們需要的東西買,不能我家主要是出口牛肉,你家主要也是出口牛肉,那貨幣互換就沒有意義了,我們為啥愿意和阿根廷互換貨幣呢,因為他需要義烏小商品,而我們需要牛!
至于說到為啥有些小國家的錢為什么值錢,兩個方面原因,一個是,我可以講值不值錢都是人為的隨便定的嘛,就像白俄羅斯以前和俄羅斯的貨幣一樣,他改個面值就值錢了嗎,其實還是一回事。假如重新發行人民幣2.0版本,老錢2塊兌換新錢一塊,那對美元匯率豈不就是1:3了。第二個方面原因,這些小國都是大宗資源出口國,家里有硬通貨,你有經濟基礎作為后盾,就可以通過非常的措施,提高本國的貨幣幣值。但要不要用政策手段去讓本幣增值,這也是有考量的,中國謹慎地控制貨幣升值,是因為我們有大量的輕工業品要出口,這和資源輸出國的性質不同。
至于誰的錢更值錢,和國際貿易中,誰吃虧,誰不吃虧沒有關系,你只要有貨在手,你的錢就是閃閃發著金光的,現在全球各國都用美元在中國買貨,變相地給美元價值做了保證,要是中國不收美元,美元價值大打折扣。中國的經濟總額,乃至貨幣購買的性價比,已經是全球第一了,只不過我們不做統計,美國人每年去核算,說還是美國第一,那就讓他第一吧。
國家貿易的最終本質是以貨換貨,就是和小國家的貿易往來也是這樣,我不可能用貨換了你的錢存在家里,這反而是有風險的,我轉手用你的錢買你的貨。這是正常做實業國家的貿易舉動,可能美國不太一樣,猶太人喜歡搞金融炒作,就希望人家的貨幣不穩定,方便他炒匯賺錢,這是寄生蟲的日常操作,但隨著世界的多極化,美國退出全球獨霸的地位,各個國家的開始雙邊貿易,美國今后也只能靠勤勞的雙手干活掙錢了!
最后,推薦一個非常棒的深度歷史類公眾號,我也常看。
明人不說暗話,
支持的點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