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里,都有這樣一條花床單。
它絢麗多姿,大開大合,美得直接甚至有些土;
它輕柔舒暖,熟悉的材質印在每一個人的記憶中。
誰能想到,那些曾經被嫌棄“土味”的牡丹、月季,那些如今偶爾被懷念的花草或鴛鴦,曾是商周青銅器上的“圣物”,是各代老祖宗們追捧的“頂流”。
今日春分,歡迎來到【紋YOUNG二十四節氣】特別專欄,湖南衛視、芒果TV與數字文博大平臺山海App,為你特別呈現中國傳統紋樣 ·「花卉紋」。從古老悠久的陶罐刻紋,到老家壓箱底的“花床單”,中國人用花卉紋樣編織了七千年的春天敘事。
新石器時代晚期,農耕文化興起,植物開始作為裝飾元素出現在陶器、石器上;商周青銅器上,蓮花紋、荷葉紋等具象化植物紋樣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寫實風格初現,以花卉紋為代表的植物紋樣種類增多,并被廣泛用于瓷器、織物等之上;
而進入漢魏南北朝時期,花卉文化漸盛,花卉紋被運用在瓷器、園林技藝、宗教、刺繡等不同載體之上。
陜西歷史博物館 唐鎏金寶相花銀盒(唐)
唐宋元時期,中國傳統花卉文化繁榮發展,花卉紋樣也趨向繁密精致,更逐步演化出與禽鳥、人物的多樣組合,兼具裝飾性與敘事性。
陜西歷史博物館 清粉彩花卉紋瓷罐(清)
進入明清,粉彩、琺瑯彩工藝使花卉紋色彩艷麗、立體感強,牡丹、海棠等象征富貴的紋樣成為主流。
若說官窯彩瓷上的繁花太遙不可及,那么花布上的“鳳穿牡丹”,被面上的“海棠富貴”,則是東方美學最溫暖的落地。進入現代,這些曾專屬于貴族的紋樣符號,隨著棉紡技術革新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最接地氣的“國民審美教科書”。
從老祖宗的紋樣到老家的花床單,
中國人的浪漫,藏在每一朵花卉紋里。
而在這些層層疊疊的紋樣里,
還藏著一部未寫進教科書的生活史。
春光雖從不為誰按下暫停鍵,
但在晾曬被單時翻飛的牡丹紋里,
在春分日端起的咖啡杯花紋中,
中國人的浪漫,穿越時光,生生不息。
春光燦爛,
晾曬身心要和晾曬被子一樣勤快哦!
走!去曬曬太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