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吳祖光與妻子新鳳霞)
吳祖光是蜚聲海內外的劇作家,創作了《鳳凰城》《風雪夜歸人》《正氣歌》等經典話劇作品。
他創作的京劇作品《蔡文姬》《三打陶三春》《鳳求凰》《武則天》等也風靡一時。
吳祖光是公認的“神童”“才子”,他創作的評劇電影《花為媒》也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吳祖光有過兩次婚姻,前妻是知名女演員呂恩,他再婚娶“評劇皇后”新鳳霞為妻。這對才子佳人夫妻,經歷時代的風風雨雨,有著太多的感動和淚水。
吳祖光晚年被人推上法庭,官司持續三年之久,這是怎么回事?
01
吳祖光(后中)與父母和弟弟妹妹合影
吳祖光祖籍江蘇武進縣,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北平。他是家中長子,下面有弟弟妹妹共10人。
吳祖光的弟弟吳祖強是著名的作曲家,改編創作了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還擔任過中央音樂學院院長。
吳祖光的父親吳瀛是著名的文物鑒定家,是故宮博物院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33年日寇逼近北平,故宮博物院決定將文物分批運往上海,吳瀛擔任總押運官。
從1933年2月15日至5月15日,故宮博物院共轉運書畫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銅器類國寶2600余件、文獻3773箱。
(故宮文物南遷)
后來這批珍貴文物,又西遷到大后方重慶。在這次文物遷移的浩大工程中,吳瀛九死一生,為保護國寶立下了汗馬功勞。
吳祖光天資聰穎,家庭熏陶下,他從小喜歡詩文,癡迷京劇。由于家境優越,他中學就讀北平最好的學校——孔德學校。
吳祖光愛好廣泛,除了喜歡京劇,他還喜歡溜冰、打乒乓球,寫得一手好字,他的書畫作品是同時代作家中最出色的。
吳祖光從小就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他在北平溜冰時,將西服和皮鞋放在外邊,兩個小乞丐將他的皮鞋偷走賣了。工作人員告訴吳祖光,那兩個小乞丐偷了你的皮鞋。
(年輕時的吳祖光)
這兩個小乞丐貧血、羸弱,面呈菜色,怯生生地看著吳祖光。吳祖光的心一陣刺痛,他沒有責罰兩個小乞丐,穿著溜冰鞋回家了。
吳祖光不忍心看到那兩個小乞丐,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不去溜冰了。
1935年,吳祖光考入北平的中華大學文學系。1936年,吳祖光的表姑父余上沅從美國留學歸來,擔任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校長。
余上沅看中了吳祖光出眾的文學才華,邀請他擔任校長室的秘書。于是吳祖光從中華大學退學,進入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當秘書。
我國戲劇先驅余上沅(1897年10月4日—1970年4月30日)與四子余同希
吳祖光的主要工作,是負責校務會議的記錄和校長公務函件的草擬。當時曹禺、馬彥祥等現代戲劇的創始人都在該校任教,在他們的影響下,吳祖光走上了戲劇創作的道路。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吳祖光創作的抗戰題材話劇《鳳凰城》在重慶、香港等地演出,受到廣泛贊譽。《鳳凰城》也成為抗戰8年,上演次數最多的話劇作品。
(吳祖光早年作品)
周總理看完《鳳凰城》后,得知劇本創作者吳祖光才20歲,稱他為“神童”。
吳祖光一炮而紅,也堅定了他以劇本創作為終身職業的決心。
此后,吳祖光在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習當講師,一直在該校工作了10年,相繼創作了《正氣歌》《風雪夜歸人》《林沖夜奔》《牛郎織女》《少年游》等一系列風靡一時的話劇作品。
(吳祖光早期作品)
1946年,吳祖光創作了《捉鬼記》《嫦娥奔月》,聲討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遭到迫害。在組織的安排下,吳祖光去了香港。
在港期間,吳祖光擔任編劇的電影《國魂》《山河淚》《風雪夜歸人》《春風秋雨》等,引起巨大的反響。
02
早在1946年,吳祖光與女演員呂恩在上海結婚了,夏衍、葉圣陶擔任證婚人。
呂恩原名俞晨,1920年出生于江蘇常熟,比吳祖光小3歲。1938年,呂恩考入南京國立專科學校(南京陷落后學校遷到重慶)。
在國立專科學校讀書期間,呂恩與作曲家張定和結婚了。張定和的三姐夫是著名作家沈從文,二姐夫是著名的語言學家周有光。
1941年,呂恩與張定和生下了兒子張以達。因性格不合,兩人經常發生矛盾。
1942年,呂恩與張定和離婚了,張定和取得了兒子的撫養權。
呂恩端莊漂亮,身材婀娜,渾身散發成熟女人的風韻。那時吳祖光已經25歲了,一直未婚單身 。
(年輕時的吳祖光)
他是熱心腸,誰有困難都伸出援手。呂恩說普通話有口音,這對她演話劇是巨大的障礙。
吳祖光在北平出生長大,說一口流利標準的京腔,便主動幫助呂恩糾正發音。兩人都是20多歲的年紀,生命力正茂盛,時間一長彼此產生了感情。
1946年,吳祖光被派往上海工作,不久呂恩也去了上海。呂恩畢竟結過婚,還有個兒子,吳祖光下不了決心與她結婚。
呂恩有個表哥參加過遠征軍,一直愛慕呂恩。表哥回國后,要求與呂恩結婚。呂恩不愛表哥,便向吳祖光訴苦,吳祖光什么事都替別人著想,便下定了娶呂恩的決心。
(四十年代在香港看望張大千 左起:黃苗子、郁風、張大千、呂恩)
1946年,吳祖光與呂恩組建家庭。吳祖光去了香港后,呂恩也去投奔丈夫。由于時局動蕩,生活漂泊不定,兩人沒有要孩子。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吳祖光響應號召,與妻子回到內地,他在中央電影局工作,呂恩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當演員。
吳祖光與呂恩性格差異大,兩人一南一北,飲食也無法同步,在一起并不合拍。
(青年吳祖光)
1950年,吳祖光與呂恩離婚了。33歲的吳祖光與呂恩結婚4年,連個孩子都沒有,離婚時依然光溜溜的一個人。
吳祖光離婚后,父母催促他再婚,希望他早點生孩子。吳祖光才華橫溢,長相出眾,有異性主動追求他,也有好心人為他做媒,但沒人能讓吳祖光動心。
1951年春天,北京的《新觀察》雜志約吳祖光寫一篇評劇名家新鳳霞的專訪。當時新鳳霞因主演評劇《劉巧兒》大紅大紫,吳祖光約她在泰豐酒樓見面。
(新鳳霞評劇電影《劉巧兒》劇照)
新鳳霞原名楊淑敏,1927年1月26日出生于江蘇蘇州,比吳祖光小10歲。新鳳霞出身貧苦,自小學戲,是舊社會走過來的底層藝人。她端莊漂亮,品格高尚,沒有一點名演員的架子。
吳祖光風度翩翩,出口成章,壯實健康,是性張力十足的男子。新鳳霞沒讀過書,不識字,最崇拜有文化的人。兩人首次謀面就互生好感,幾番交往后兩人相愛了。
03
新鳳霞也有過情感挫折,與前任生有兒子吳鋼。有人勸吳祖光:憑你的才華和外表,找個漂亮的未婚女孩一點也不難,你為何要愛一個帶孩子的離異女人?
(吳祖光與新鳳霞)
吳祖光的前妻呂恩也離過婚,還有個兒子,而新鳳霞也離過婚,有個兒子。朋友與吳祖光開玩笑,說他熱衷于當繼父。
吳祖光認真地回答:愛情是神圣的,只要我喜歡這個人,就不會顧忌對方的其他方面。
新鳳霞在自傳《我叫新鳳霞》里,對此有過描述:我對吳祖光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確,在兩人的交往中,新鳳霞比較主動,因為她最想找個有文化的人。
1951年9月1日,吳祖光與新鳳霞在北京再婚了,歐陽予倩、老舍擔任主婚人,著名作家、編劇陽翰笙擔任證婚人。
(吳祖光、新鳳霞結婚照)
新鳳霞是帶著兒子吳剛與吳祖光結婚的,吳祖光一結婚就做繼父。
婚后,吳祖光與新鳳霞又生下一雙兒女,兒子吳歡出生于1953年,女兒吳霜出生于1956年。
吳祖光是少見的好男人,在繼子和一雙兒女之間,做到絕對的一碗水端平。他給孩子買零食、玩具,三個孩子的一模一樣。
吳鋼與弟弟妹妹同母異父,但感情融洽。吳鋼小時候讀寄宿,他會將學校發的蘋果、餅干省下來,拿回家分給弟弟妹妹吃。
(新鳳霞與兒子吳歡)
吳祖光與新鳳霞志同道合,夫妻倆從不吵架,兒子吳歡出生不久,吳祖光就將父母從上海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新鳳霞與公婆住一個屋檐下,從沒鬧過矛盾。新鳳霞用工資買了一臺縫紉機,在家里給全家人做衣服。新鳳霞還會織毛衣,一家人的毛衣毛褲都是她織的。
吳祖光的母親共生了15個孩子,活下來11個,吳祖光是老大,一直幫助父母養弟弟妹妹。吳祖光與新鳳霞結婚后,他還有3個弟弟妹妹在讀書,他還像從前一樣資助弟弟妹妹上學,新鳳霞沒有一句怨言。
后來弟弟妹妹結婚,吳祖光和新鳳霞也在經濟上給予資助。
(新鳳霞)
當時吳祖光的弟弟吳祖強在北京讀大學,每個星期天都來吳祖光家。小叔子一來,新鳳霞就給他做好吃的,吳祖強回學校時,新鳳霞還要做菜讓他帶走。
因此所有的小叔子、小姑子都敬重新鳳霞,親切地叫她“大嫂”。
新鳳霞對公公婆婆好,吳祖光也對岳父母好。新鳳霞的父母在北京前門外櫻桃斜街的房子,就是吳祖光全款出資購買的。
因吳祖光與新鳳霞感情融洽,雙方父母平時也有來往,大家庭、小家庭都溫馨和諧。
04
吳祖光(左)與梅蘭芳合影
然而,隨著1957年反右運動的來臨,所有的家庭平靜都被打破了,吳祖光與新鳳霞的婚姻也面臨嚴峻考驗。
1957年5月,《戲劇報》組織座談會,動員吳祖光寫文章批評戲劇工作的缺點。新鳳霞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底層藝人,勸丈夫寫文章要有所保留,說誰都喜歡聽好話,誰也不喜歡聽差話。
吳祖光性格耿直,座談時說個別領導是外行領導內行,工作方法簡單粗暴。
吳祖光的發言很快在《戲劇報》《文藝報》上同時發表,標題是田漢作的:《黨“趁早別領導文藝工作”》。這個標題一看就很嚇人,吳祖光為此被打成“右派”。
(吳祖光)
吳祖光被頻繁拉去出接受批斗,僅1957年6月到8月,他就接受過8次批斗。在共青團中央禮堂開批斗會時,有2000多人參加,吳祖光被揪到臺上,幾個人揭發他的罪行。
吳祖光一邊接受批斗,還要一邊做記錄,而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還在現場拍新聞片。汗從吳祖光的額頭、臉上流進脖子里,他全身都在顫抖。
這次批斗會結束不久,吳祖光被下放到北大荒墾區勞動。很多人認為吳祖光毀了,再也沒有前途了。
新鳳霞工作的中國評劇院領導,勸新鳳霞與吳祖光離婚劃清界線,免得影響自己的前途。文化部一位副部長來到新鳳霞的家里,明確要求她與吳祖光離婚。
新鳳霞懟對方:王寶釧守寒窯18年,我一定要等祖光回來,他是好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位副部長在后來的特殊年代遭受批斗,含冤離世。
中國評劇院還有個導演慫恿新鳳霞,要她寫材料檢舉吳祖光,控訴吳祖光對她的玩弄、傷害。新鳳霞斷然拒絕,并將這一情況向薛恩厚院長作了反映。
薛院長安慰新鳳霞:這個人作風不正,我們早就知道了。不久這位導演被撤出了專案組。
新鳳霞的母親也哭著勸她與吳祖光離婚,新鳳霞拒不接受。母親說:你不與他分開,我們都會受牽連,大家都沒有好日子過。
(新鳳霞)
新鳳霞斬釘截鐵:我不可能與祖光離婚,你不要再說了。
因為新鳳霞“頑固不化”,她在中國評劇院受到排擠。新鳳霞白天演戲,最多的一天演8場,可演完戲她還要打掃廁所,而且不準回家。
1958年,吳祖光的父親和岳父承受不住打擊,先后去世了。吳祖光沒能回來奔喪,都是新鳳霞帶領家人將兩位老人送走的。
那時,吳祖光的六妹、七妹、八妹、最小的弟弟,都還沒有結婚。他們帶著自己的對象來參加父親的葬禮,新鳳霞懷里抱著女兒,身邊帶著兩個兒子,還要忍著悲痛招待他們的對象,內心的悲痛無以言表。
吳祖光的父親吳瀛(1891年—1959年)與母親周琴綺(1892年—1982年5月14日)
(新鳳霞與丈夫吳祖光、婆婆周琴綺、兒子吳歡合影)
吳祖光遠在北大荒墾區勞動,新鳳霞在信里告訴他兩位老人去世了,他站在雪地里放聲大哭。
苦難容易讓心連在一起。新鳳霞的婆婆和母親,要求新鳳霞在信里寫上:祖光,你不要擔心家里,我們兩個老太太會替你將家照顧好,將3個孩子也照顧好。吳祖光看到這封信,淚水簌簌而落。
05
1960年,吳祖光回到北京,他的帽子被摘去了,生活、工作恢復了正常。
此后吳祖光相繼在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北京京劇院擔任編劇,創作了《武則天》《三打陶三春》等經典京劇劇目。
新鳳霞(右)《花為媒》評劇電影劇照
1963年,吳祖光與新鳳霞合作改編的評劇《花為媒》被拍成電影后,成為不朽的經典作品。
吳祖光與新鳳霞剛過上安穩的生活,沒想到特殊年代又來臨了。
1966年,吳祖光與新鳳霞都被隔離審查了,夫妻倆不能見面,也不能回家。吳祖光的母親和岳母替他們照顧兒女,支撐家庭。
新鳳霞的妹妹也是中國評劇院的演員,她把姐姐當壞人,不準姐姐回娘家住。妹妹還負責監視新鳳霞,將她的一舉一動向上面匯報。
吳祖光和新鳳霞經常挨打,還有人三番五次要求新鳳霞離婚。從風風雨雨中走過來的新鳳霞,與丈夫更有了相依為命之感,同時也變得更堅強了。誰勸她離婚,新鳳霞就理直氣壯地懟誰。
特殊年代里,吳祖光被下放到天津靜海農村喂豬、種地,監管人員對他非常嚴苛,吳祖光說話不中聽,對方拿起東西就打。
新鳳霞于1968年開始,在數十米的地下挖防空洞。因為工作強度太大,營養不良,新鳳霞身體垮了,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
(新鳳霞)
當時吳祖光與新鳳霞都不知對方的生死。有一次兒子去看望新鳳霞,她托兒子給丈夫帶了一封信,要求他好好活下去。
兒子去看望吳祖光時,偷偷將媽媽的信給了他。吳祖光看后哭著給妻子寫了一張紙條:我會好好活下去,你也要堅強。
1975年,新鳳霞因為遭受巨大的摧殘,突發腦溢血導致偏癱,從此坐上了輪椅,再也無法登臺。
(新鳳霞畫作)
吳祖光在家里照顧妻子,鼓勵她寫作、學畫,沒有上過學的新鳳霞漸漸成長為作家、畫家。
06
1992年,已經75歲的吳祖光被北京國貿中心推上法庭,這是怎么回事?
原來,這年北京的國際貿易中心一家超市,懷疑兩名女顧客偷盜,工作人員將這兩名女顧客推進倉庫解衣搜查,《中華工商時報》作了報道。
吳祖光認為這是對顧客的不尊重,便在《中華工商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高檔次的事業需要高素質的員工》,抨擊這家超市傷害顧客自尊的粗暴行為。
為此國貿中心將吳祖光推上法庭,官司一打就是3年,給吳祖光帶來巨大的煩惱。
(吳祖光與新鳳霞)
1995年,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吳祖光勝訴,公民有抨擊時弊,激濁揚清的權利。手捧判決書,吳祖光和新鳳霞都感慨萬千。
1998年4月12日,吳祖光帶新鳳霞回家鄉江蘇常州,參加劉海粟美術館落成典禮。這是新鳳霞第一次回江蘇婆家,誰知她腦溢血復發,不幸離世了,享年71歲。
新鳳霞是吳祖光的妻子,也是他的精神伴侶,新鳳霞離世后吳祖光的精神世界坍塌了,身體每況愈下。
(吳霜與丈夫彭長征)
女兒吳霜在美國定居,特意回國照顧父親。晚年的吳祖光很脆弱,想起妻子新鳳霞經常落淚。
吳祖光知道自己時日不多,開始料理自己的身后事。他出錢送照顧自己的小保姆讀函授大學。吳祖光還出錢將樓道重新粉刷和裝修,算是對鄰居的回報。他將家里所有的藏書,捐給了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
吳祖光是一個少見的善良男人,骨子里悲天憫人。妻子新鳳霞生前請了一個小保姆,對方請假回老家探親時,偷了吳祖光的一些外幣。小保姆在當地銀行兌換時案發了,法院要給她判刑。
吳祖光得知后,主動提出撤訴。理由是如果一判刑,小保姆一輩子就毀了。
兩年后,這個小保姆給吳祖光寫信,說她借了婆婆1萬元買城市戶口,婆婆逼她還錢,她還不起,婆婆天天在家里吵。吳祖光不計前嫌,給她寄去了1萬元。
2003年4月9日,吳祖光因心率衰竭不幸在北京離世,享年86歲。
(吳祖光與新鳳霞)
新鳳霞去世5年后,吳祖光也走了,他去天堂里追隨妻子了。在另一個世界里,他們依然是一對琴瑟和諧的夫妻。
如今吳祖光與新鳳霞已離開我們多年,但夫妻倆為我們留下的《風雪夜歸人》《鳳凰城》《劉巧兒》《花為媒》等經典作品,成為不朽的文化財富,永遠被人銘記和喜愛。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