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04)
遭日軍空襲身亡,國軍少將—蔡鳳翁
蔡鳳翁(1908-1944),又名鳳翕,廣東萬寧(今屬海南)人。本縣高等小學及縣立初級中學肄業,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二隊學習(同學錄中無照片),時年僅十六歲,是黃埔一期生中年齡較小的一個。年紀小輩分不小,比他年齡還大的蔡勁軍(黃埔二期,蔣介石親信,軍統大佬)是他的堂侄。
畢業后,歷任軍校教導第一團學兵連(連長曹石泉)第二排(排長甘麗初,黃埔一期)副排長,軍校第四期入伍生總隊排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連長,第二十一師營長、中校團附。參加了兩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1928年7月,部隊編遣縮編,第二十一師與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第三師,蔡鳳翁成為編余軍官。1929年2月,參謀本部頒布《陸軍大學附設特別班條例》,于陸軍大學暫時附設特別班。特別班第一期學員主要由各集團軍保送免試入學,安置部隊編遣縮編的團以上軍官,共計121人,其中黃埔一期生有十幾個,如黃維,夏楚中,陳鐵等人,和蔡鳳翁一起,被保送入陸大特別班第一期學習,蔡鳳翁擅長文學寫作,入學以后的幾年里,在報刊上發表過不少詩詞和回憶文章。
1931年10月陸大畢業后,派任軍政部兵工署候差員,1932年1月,取消軍政部兵工署候差員名義,任第八十三師(師長蔣伏生,黃埔一期)第二四九旅(旅長陳鐵,黃埔一期)上校副旅長。后調任二四九旅四九七團上校團長。1933年,兼任第八十三師(師長劉戡,黃埔一期)黨部籌備委員,后任常務委員,同年2月隨部參加了長城南天門抗戰。
1934年1月,第八十三師做為先頭部隊,入閩參加平定福建事變。蔡鳳翁率四九七團擔任先頭團,與擔任掩護任務的十九路軍第三師(師長張君嵩,黃埔一期),在仙游遭遇時發生激戰,十九路軍的戰斗力不在中央軍之下,為掩護大部隊撤退拼死抵抗,蔡鳳翁在戰斗中負傷。
同年5月,八十三師師長劉戡向蔣介石控告蔡鳳翁“大吃空額,盜賣槍支”,而遭到通令協緝。6月,蔡鳳翁具呈申訴后,“查核所稱,不為無因”而撤銷通緝,蔡鳳翁從此離開了劉戡的八十三師。
1935年,投奔黃埔一期同隊和陸大特別班第一期的雙料同學丁柄權,此時的丁柄權擔任湖北省保安處中將處長。同年11月,湖北省政府將全省各區的保安大隊改編為十五個保安團,加上原有的三個團,共十八個團,蔡鳳翁擔任第十六團上校團長,駐宜昌。
1936年,兼任武漢行營田壁守備區指揮官。轄湖北省保安第十六團,炮十六團第一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9月,湖北省抽調保安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共四個團,開赴上海,以營為單位補充前線部隊。率部赴上海補充前線的蔡鳳翁,調第六十三師(師長陳光中),接替陣亡的李伯蛟,任第一八七旅任少將旅長。
1939年,為便于戰場指揮,國軍部隊陸續撤銷旅級編制,蔡鳳翁改任該師少將步兵指揮官。
1940年12月,調任新成立的第四十一補充兵訓練處少將處長,駐福建浦城。1941年3月,改任軍政部少將部附,同年赴貴州獨山,到海南人扎堆的中央軍校第四分校(主任韓漢英,海南文昌人)任訓練處少將處長。
1944年,到駐廣西桂林的中央軍校第六分校,軍校主任是黃埔一期同隊同學甘麗初。
黃埔畢業后第一次東征時,和蔡鳳翁分在一個排的老大哥,甘是排長,蔡是副排長。蔡鳳翁擔任了第六分校第十九期第十一學生總隊少將總隊長,曾率部參加豫湘桂會戰。同年12月,遭日軍飛機空襲身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