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的苛刻條件和有限名額以及職稱的級別和與相應級別對應的職稱崗位工資標準高低始終是老師們關注和熱議的重點話題。無論各個級別職稱評審條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或者說評審難度是加大了還是降低了,由于參評教師數量眾多以及名額指標限制,職稱評審的競爭激烈程度是不會改變的。
職稱級別高低除了反映教師的身份地位之外還體現出了相應級別職稱的崗位工資標準高低,這也是所有中小學教師竭盡全力追求更高級別職稱的主要原因。職稱級別越高,崗位工資標準也就越高,職稱級別每個檔次之間的標準差距不是很大,但如果不是逐檔而是越檔晉升,那標準差距還是很大的。
中小學教師職稱是與工資掛鉤的,也就是教師工資構成中的崗位工資,不同的職級級別和檔次對應不同的崗位工資標準,職稱級別和檔次越高,崗位工資越高。在教師工資整體偏低的情形下,作為工資穩定提升的重要來源之一的更高一級職稱崗位工資就成為老師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
但要想評上高一級職稱而且能進檔并享受相應的崗位工資,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符合參評條件的老師數量眾多而名額指標卻極其有限,結果注定是只有一定比例的教師能夠晉級,二是在沒有執行職稱分級競聘的地方,要想在原有檔次基礎上再進檔就沒有可能了。
中級職稱共有三個檔次:10檔(中級最低檔)、9檔和8檔(中級最高檔),副高職稱也有三個檔次:7檔(副高最低檔)、6檔和5檔(副高最高檔)。在相當多的地方,教師由初級晉升為中級時,享受的都是最低檔10檔的崗位工資,由中級晉升副高時,享受的都是最低檔7檔的崗位工資。
這已經是很多地方的普遍現象了,很多中級職稱老師和副高職稱老師自從評上相應級別的職稱后一直到退休都是享受這兩個級別職稱的最低檔崗位工資,甚至很多老師反映說從來就沒聽說過職稱還能進檔,這除了老師對職稱相關情況不熟悉之外,地方沒有按規定進行分級競聘就是主要原因了。
之前有位老師在我有關職稱進檔文章的底部評論區留言(如上圖所示),所在學校校長說評定中級職稱后就只能享受最低檔10檔的崗位工資,就再也不能進檔了。校長能說了算?職稱自設立以來就有不同的檔次,職稱崗位工資實際上就是對應不同級別職稱的檔次劃定的崗位工資標準。
評上中級或副高后能不能進檔不是由校長或相關職能部門說了算,而是取決于各校在核定的范圍內是否有相應檔次的空缺崗位,只要有了富余檔次的崗位而且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進檔了。從來就沒進行過分級競聘的地方也就不存在職稱進檔了,但這樣的做法是不正常的也是違規的。
評聘結合的職稱進檔會直接增加教師工資待遇的,這自然會加重當地財政支出負擔,沒有按照規定執行分級競聘而總是執行最低檔的地方是明顯存在著不想額外支出的傾向,地方財力不足或財政困難就成為執行最低檔的借口了。隨著各地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小學教師職稱晉檔應該隨之正常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