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恐怕是李嘉誠這輩子做的最失誤的決定了!
2025年3月4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ldings,簡稱長和)宣布,已與由美國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將旗下大部分港口資產出售給該財團,交易金額超過190億美元。
這事發酵至今,已經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隨著港澳辦以及香港前任特首對李嘉誠出售港口行為的定性,李嘉誠的面具恐怕是戴不久了。
名譽和金錢盡損!
3月17日和18日這兩天,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長實集團、長江基建集團、電能實業四家公司股價大幅下跌。長和集團兩天跌幅6.71%,長實集團兩天跌幅5.12%,長江基建集團兩天跌幅4.25%,電能實業兩天跌幅3.88%。
要知道,這些公司可都是李嘉誠商業帝國的中流砥柱,這樣的跌幅在平時可不多見。
股價的暴跌也絕非偶然,而是市場對李嘉誠出售港口資產這一行為的直接反應。投資者們用腳投票,已經很明顯地表達了他們對這一交易的擔憂和不滿。
開了近十年的記者會,怎么偏偏今年就取消了?
面對股價暴跌和輿論壓力,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及長實集團在3月18日宣布取消原定于3月20日舉行的全年業績記者會。這一決定在商業圈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畢竟,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業績記者會是與投資者和媒體溝通的重要渠道,輕易取消實屬罕見。
有分析師指出,此次取消記者會極有可能與港口資產出售而引發的爭議有關。但是在這種緊要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李嘉誠一改往日而選擇保持沉默,似乎是在試圖避免受到進一步的質疑和批評。
由此可見,李嘉誠此次出售港口資產的交易,已經遠遠超出了商業行為的范疇,演變成了一場輿論風波。
香港《大公報》連續發表評論,痛批李嘉誠將巴拿馬運河經營權轉給美國超級財團,認為這一行為“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也在社交媒體發文,質疑“商人有沒有祖國”,并批評一些香港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以為一切的“賣國”行為都只是“在商言商”。
這些批評和質疑,還是第一次落到李嘉誠身上,甚至是香港商人的身上,不簡單啊!
為什么李嘉誠這回這么遭世人唾棄?
其實原因也簡單,無非是此次交易涉及的港口,戰略價值極大!
首先,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重要咽喉,控制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而中國商船在此的貨運量占比高達21%。一旦這些港口被美國控制,美國可能會通過限流、加費、數據監控等手段打壓中國企業,這將對中國的航運安全和經濟利益造成嚴重威脅。
此外,美國財團貝萊德與特朗普政府關系密切,此次交易被美國視為“地緣政治勝利”。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1月上臺后,就已經多次宣稱要“武力收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并且還時不時地施壓巴拿馬政府減少甚至抹去中資的影響力。
在這種背景下,李嘉誠的交易行為無疑會被視為對美國霸權行徑的配合,或者說是“賣國”。
商人不能沒有祖國!
李嘉誠此次事件,讓我看清了商人的本質。
在全球化博弈與國家利益交織的當下,企業家們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正如梁振英所言,商人不能沒有祖國,企業家們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也應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和國家利益。
李嘉誠的這次決策,或許在短期內能為他帶來巨額的現金收益,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忽視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的行為,極大概率會讓他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筆。
對于其他企業家來說,這也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在商業決策中,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更要考慮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