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18日),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一項涉及數千億歐元的財政方案草案,同意修改《基本法》中的“債務剎車”條款,從而將放寬后的債務上限用于防務等大規模支出,并設立總額5000億歐元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基金。
這項歷史性的草案由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與社民黨在組閣談判中提出,并在之后與綠黨達成妥協。不過,在當天的投票中,三黨仍各有一名議員投下了反對票。這讓人不禁好奇,他們都是誰?又為何作出違背“黨派意志”的舉動?
▲圖源:Michael Kappeler/dpa
在所有投下反對票的議員中,最“顯眼”的恐怕是來自柏林的基民盟政治家馬里奧·察亞(Mario Czaja)。他是唯一一位在周二投下反對票的聯盟黨議員。
察亞解釋自己反對的原因是,這項《基本法》的修正案對未來世代來說并不公平。他在X平臺上寫道:“我們正在對下一代犯下罪行。”他還認為國家權力過大,因此呼吁進行改革。“新的資金不僅掩蓋了結構性問題,最終還會加劇這些問題。”
察亞于2022年初在默茨的領導下擔任基民盟的秘書長。然而,默茨在2023年夏天用經濟政策專家卡斯滕·林內曼(Carsten Linnemann)取代了他。在今年2月的聯邦議院選舉中,察亞也未能成功連任聯邦議員。
▲圖源:Reuters
至于社民黨,其秘書長馬蒂亞斯·米爾施(Matthias Miersch)投票前就“預告”稱,該黨議員幾乎全都會投贊成票,僅一人例外。結果也確實如此:33歲的議員揚·迪倫(Jan Dieren)是社民黨議會黨團中唯一投反對票的人。
這名議員為何投反對票,尚不得知。而在三黨投反對票的議員中,他是僅有的將會留任下屆聯邦議員的人。
▲綠黨議員拜拉姆,圖源:dpa/Maurizio Gambarini
綠黨唯一的反對票,則來自議員卡南·拜拉姆 (Canan Bayram)。這位女政客解釋說,她之所以反對草案,是因為擔心這會給未來的后代帶來負擔,尤其將對領取公民津貼的群體和移民背景人士產生影響。
她在采訪中進一步表示:“這項債務方案過度限制了未來議會的財政決策空間。”
少數人的反對意見終究未能阻止“大勢”。反之,財政方案的支持者則在不斷宣揚這樣做的好處。社民黨議會黨團領袖克林貝爾就表示,這項方案將“減輕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負擔”,對《基本法》的這一修正是德國再次強大的“重要機遇”。
(歐洲時報德國版藍蒿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