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 牲產隊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宣布,禁止退休干部返鄉建房,禁止城鎮居民購買農房,宅基地。但是呢,允許原村集體成員,因上學、服役、務工、婚姻等,把戶口遷入城鎮的人,經所在地村集體同意后,戶口重新遷回農村,并享有宅基地、集體土地、集體收益以及征地補償等村集體權益。
怎么看待這兩條規定呢?隊長給大家逐一解析。第一個是,禁止退休干部返鄉建房。為什么要這么干?隊長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明朝的時候,內閣首輔徐階家里有24萬畝土地,張居正家呢?也有八萬畝土地。這些土地是怎么進入徐階家里的?怎么進入張居正家的?無非離不開四個字:土地兼并。
很多退休干部,名義上退休了,但依然對地方勢力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人民的名義》里,陳巖石一個電話,就能打到沙瑞金的手機上,隨隨便便一搖人,公安局長也得聽他指揮。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人民的名義:沙瑞金空降漢東,他的身世成謎,這些細節藏蛛絲馬跡_手機搜狐網
如果允許退休干部返鄉建房,那你很快就能看到,一棟棟大別墅,拔地而起,退休干部也一個個以“返鄉”之名,過上了退休金幾千上萬的田園生活。那代價是什么呢?是農村的宅基地被擠占了。經過幾代人發展下,那農民的孩子能分到的宅基地,就越來越小,被迫遠走他鄉。
任何一個村,土地資源都是有限的。退休干部占地越多,農民的占地就越小。這不是盤活農村資產,而是農村資源被侵占。
那為什么也不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買房呢?這有兩個原因:一是,法律不允許。在農村,房地是一體化的。房子建在宅基地上的,而宅基地是不允許買賣的,那房子自然也不允許買賣。
二是,農村土地是村民最后的退路。一旦開放城鎮居民下鄉買房,就等于變相允許,城里的有錢人,下鄉占地擴建,同樣會擠壓村民的生存空間。你想想,如果各行各業的有錢人,都下鄉買地蓋房,村民還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嗎?
為什么中國的街頭沒有出現大量的流浪漢?城市里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貧民窟呢?核心就在于,有農村作為退路。
對很多在外奮斗的年輕人而言,實在不想奮斗了,大不了回村。這個“大不了回村”,就是中國所有農民以及農民的孩子的,最后一條退路。只要有這條退路在,農民的孩子就不怕沒飯吃,不怕沒房住。
那為什么要允許四類人戶口遷回農村呢?這四類人原本就是農村戶籍,只是因為上學、務工、服役以及婚姻等,把戶口遷出去了。他們從小在農村長大,跟村里的叔叔伯伯,也都很熟,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孩子。有些人去外地上學,就把戶口遷出去了??僧厴I后呢?沒有找到好工作,也無法在大城市里安居樂業,那他們能不能遷回?當然是可以的。因為回村里,就是他們最后的退路。務工、服役以及結婚等,也都是此類情況。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遷回戶口的同時,也放棄了城鎮戶口所帶來的紅利。你是一個城里人,你不能返鄉買房買地。但你原來就是村里的,你因為上學、服役、務工、結婚,把戶口遷出去了。你再遷回來,你又變成村里人了。它就還是村里人,繼續享受村民待遇。這里面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核心就在于,退休干部、城鎮居民,都是在享受城鎮戶口所擁有的紅利的同時,還想返鄉買地買房,占有農村資源,一邊享受著退休干部,城鎮居民數千,上萬的退休金,一邊還要去村里買地,蓋別墅,過田園生活。這些人屬于是,城鎮、農村兩手抓,兩手都要。這肯定是不允許的。
因為中國實行的是城鎮、農村雙軌制,占了一頭,就不能占另一頭。你農村來的,再回農村去,不會破壞農村原有的生態。但你不是農村的,非要去占農民的便宜,那就對農村形成資源擠占了。萬事萬物,講究個均衡。
農民窮,但農村,是屬于農民的。
法警“背銬”女律師對法治文明所產生的損害不可低估
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應如何承擔?
傻×們的24個混蛋邏輯,遇到千萬不要與Ta爭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