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全面開花,寧德時代PCT專利申請量首進全球前五,比亞迪馬德里商標申請量首入全球前十。
作者 | 布魯斯
編輯 | 布魯斯
近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了2024年全球知識產權注冊體系數據。
去年WIPO發布的2023年數據中,寧德時代的表現曾讓人眼前一亮。
剛剛發布的2024年數據中,寧德時代是否延續前一年的神級表現?2024年數據還有哪些亮點?
話不多說,咱們還是先從整體數據開始。
總覽:2024年關鍵詞——“回暖”
首先來簡要看下中國的表現。
WIPO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是通過WIPO的《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體系)提交申請數量(70,160件)和通過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護海牙體系(國際外觀設計體系)提交申請數量(4,870項)最大的來源國,也是通過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體系(國際商標體系)提交申請數量(5,828件)第三大來源國。
同時,在各類全球知識產權注冊體系申請量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中,中國的馬德里體系商標國際申請量增長率(+6.3%)和海牙體系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量增長率(+29.6%)分別位居各自排行榜前十名中的增速第二和第一,中國的PCT專利國際申請量也重回增長(+0.9%)。
而放眼世界,WIPO的全球知識產權注冊體系使用量終于呈現“回暖”態勢,尤其是PCT專利申請量和馬德里商標申請量已經由2023年的減少轉為2024年的增長。
WIPO稱,隨著企業和個人越來越多地利用WIPO的專利、商標和外觀設計全球知識產權注冊體系在國外市場保護和推廣其產品,WIPO的各體系在2024年都實現了增長。其中,2024年,通過海牙體系提交的申請中所包含的外觀設計數量增長了6.8%,通過PCT體系提交的專利國際申請量增長了0.5%。WIPO的馬德里體系的商標申請活動在連續兩年下降后,在2024年申請總量達65,000件,實現了1.2%的增長。
PCT專利申請量:
全球及中國PCT專利申請量止跌回穩
WIPO此次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通過WIPO的《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體系)提交申請總量達273,900件,比2023年(272,416件,這里以此次公布的2023年數據為準)小幅增長0.5%,止住了2023年的“14年來首跌”,重新恢復正增長。
各國家(地區)PCT申請量排名(來源:WIPO)
中國仍然是PCT申請最大的來源國。2024年,中國PCT專利國際申請數量為70,160件,繼2023年(69,527件)的“二十一年來首降”后,終于也重回增長(+0.9%)。
PCT申請量排在第二至四位的國家依次是美國(54,087件)、日本(48,397件)、韓國(23,851件)和德國(16,721件)。
不過,2023年PCT申請量同樣下降的美國,2024年卻并沒有和中國一樣恢復增長,而是仍然保持下降態勢。
WIPO指出,在中國的PCT申請重回增長(+0.9%)的同時,美國、日本和德國申請量分別下降了2.8%、1.2%和1.3%。這是美國連續第三年下降,德國和日本連續第二年下降。
只不過,美國PCT申請量2024年的降幅相較于2023年收窄了一些:2023年美國PCT申請量為55,618件,同比下降5.3%;2024年則為54,087件,降幅收窄為2.8%。
2024年PCT申請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里,有六個保持正增長,這比2023年的只有3個正增長國家的情況好了不少。
要說哪個國家的PCT申請增長最持久,必須得提下隔壁韓國。相比于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國家的下降,韓國的PCT申請量一直是不動聲色的增長,在2024年仍然強勁增長了7.1%,連續27年實現增長。
另外,布魯斯去年有關印度會躋身PCT申請量前十的預言果然成真:2023年PCT申請暴增44.6%至3,725件的印度,在2024年雖然增幅減小至22.2%,申請量為4,552件,但仍然是前十位的國家里增速最快的,所以也自然而然地在2024年進入了前十名,排名第九。
正如WIPO此前的預計一樣,從“恢復期”的2023年來到2024年后,全球PCT申請量的確有了止跌回穩的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全球PCT申請的技術領域構成方面也發生了重要變化。WIPO分析稱,2024年,數字通信成為已公布PCT申請的首要領域,占總量的10.5%,超過了自2019年以來一直占踞首位的計算機技術。在排名前十的技術領域中,數字通信(+9.9%)和電氣機械(+7.9%)在2024年的增長率最快。
PCT專利申請人:
華為繼續領跑,寧德時代首進前五
除了國家和地區的排名,WIPO還公布了2024年PCT專利國際申請中最為活躍的申請人數據。
各申請人PCT申請量排名(來源:WIPO)
2024年,中國仍然是有四家企業位列PCT申請人前十,但有一家是前十的“新面孔”。其中,華為的申請量在2023年下降15.5%后,2024年小幅回升1.6%,以6,600件已公布申請繼續穩穩領跑全球PCT申請人排行榜。
2024年PCT申請人前三名的位置相比2023年沒有變化,依舊是華為、三星電子(4,640件)和高通(3,848件)。LG則上升兩位,以2,083件申請取代了此前的三菱,來到第四位。
亮點來了!2023年曾經飛躍前進84位至全球第八的寧德時代,2024年繼續前進三個位次,以1,993件的申請量躋身PCT申請人前五位(第五)。這也是寧德時代首次進入PCT申請人前五之列。
去年第五的京東方則是以1,959件申請稍遜一籌,列于第六緊隨其后,只比排在第七的三菱(1,956件)多3件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寧德時代、京東方近日還入選了科睿唯安發布的2025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這標志著幾家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與前沿技術布局獲國際權威機構認可。
根據本月發布的2024年財報,寧德時代2024年新增境內外已授權專利6158項,平均每天誕生16.8項專利。這充分體現了寧德時代近幾年在知識產權工作方面取得的巨大進步,使其在全球創新領域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前十名中還有一家中國公司小米(1,889件),是首次進入前十,排在第八,也是前十名申請人中前進位次最多的(上升6位)。
第九和第十分別是愛立信(1,886件)和NTT(1,877件)。2023年排在第九位的OPPO,2024年申請量減少了將近3成,下降至第14位,退出了前十之列。
PCT申請人排行榜上,從第四到第十名的企業之間,申請量差距非常之小,第十名僅比第四名少200余件申請,甚至京東方比三菱、小米比愛立信都只多出3件申請。
前20位中還有來自中國的中興通訊(1,851件,第11)、OPPO(1,252件,第14)和vivo(1,212件,第19)。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100位申請實體中,申請人數量最多的三個國家是日本、中國和美國,分別為35家、21家和19家。前20家申請人中至少有八家在移動電話和電信行業從業。
各教育機構申請人PCT申請量排名(來源:WIPO)
WIPO還披露了教育領域PCT申請人的排名。清華大學(188件)、浙江大學(175件)進入教育領域PCT申請人前五位,分列第三、第四位。2023年高居教育領域PCT申請人第二的蘇州大學,2024年申請量下降至127件,僅位居第11,暫別前十。東南大學(114件)、北京大學(109件)則分列第13、15位。
馬德里商標申請量:
比亞迪上升179位,首入前十
與PCT專利申請的情況一樣,2024年全球在WIPO馬德里體系下提交的商標國際申請總量為65,000件,在連續兩年下降后,在2024年重回增長,同2023年相比增長1.2%。2024年中國的馬德里商標申請量仍然保持著6.3%的同比增長,申請量仍僅次于美國(11,270件)和德國(6,449件)的申請人,位列第三。
各國家(地區)馬德里申請量排名(來源:WIPO)
在前十大原屬地中,有六個國家的馬德里申請量在2023年至2024年期間實現了增長,其中韓國(+12.1%)增長最快,其次是中國(+6.3%)、瑞士(+6.1%)、日本(+6.1%)、意大利(+5.7%)和美國(+2.5%)。
各申請人馬德里申請量排名(來源:WIPO)
在申請人中,2024年,中國有兩家企業進入馬德里申請人排行榜前十位。其中排名稍靠前一些的是華為,2024年馬德里申請量為86件(2023年為78件),排在第八,比2023年再升1位;另外一家企業比亞迪則是首次進入前十,2024年馬德里申請量為73件(2023年為13件),雖然僅排在第十位,但其相比2023年的排名大幅上升了179個位次。
WIPO也注意到了這一現象:在2023年至2024年間,多家公司的馬德里申請量出現大幅增長,除了比亞迪外,還有制藥公司諾華公司的申請量增長了83件,汽車零配件零售商美國奧萊利汽車公司的申請量增長了76件,韓國的美妝公司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的申請量增長了65件。
2024年,法國歐萊雅公司的馬德里申請量連續第四年蟬聯榜首,共提交了244件申請。緊隨歐萊雅公司之后的是瑞士的諾華集團,排名上升兩位,以193件申請成為第二大申請人。前五位其余依次是保加利亞的歐洲游戲技術公司(141件)、日本的資生堂株式會社(124件)和德國的勃林格殷格翰國際有限公司(106件)。
海牙外觀設計申請量:
中國首次登頂,華為首超小米
2024年是中國加入海牙協定后的第三個年頭,或者說是第二個完整的自然年份。加入海牙協定,意味著中國企業能夠更加便利地在全球范圍內開展產品布局和創新保護。而中國的加入,也正進一步促進海牙體系外觀設計國際申請的活躍。
2024年,WIPO的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護海牙體系的申請量達到27,161項外觀設計,創歷史新高。這一數字代表6.8%的增長率,使該體系連續四年保持增長。
各國家(地區)海牙申請量排名(來源:WIPO)
2024年,中國以4,870項外觀設計位居海牙體系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量第一(2023年為3,758項)。這是中國首次登頂海牙體系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量榜首。中國2024年申請量相較于2023年增長了29.6%,雖然不及前一年1,200件增長量、增幅46.9%的增長,但實際增長量仍然超過1,100件,并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
在海牙體系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量排行榜上緊隨中國之后的,依次是德國(4,218項)、美國(3,034項)、意大利(2,249項)和瑞士(2,109項)。
在排名前十的國家中,有五個國家在2024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除了中國以29.6%的增長率遙遙領先外,增長較快的還有意大利(+23.8%)、荷蘭(+17.4%)、韓國(+16.8%)和美國(+13.3%)。
各申請人海牙申請量排名(來源:WIPO)
WIPO分析稱,中國海牙體系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量的整體增長,主要歸功于華為申請量的大幅增長。華為在2024年提交的外觀設計數量增長至431項,與2023年的44項相比大幅增長了387項,在申請人排行榜上取代了此前中國企業中排名最高的小米,位列第五(同比上升67位)。
小米則排在并列第八,同比下降3位,2024年申請量為230項(2023年為315項)。
2024年,美國寶潔公司取代了2023年的韓國三星電子,海牙體系外觀設計國際申請量位居榜首,申請中有641項已公布外觀設計。三星電子在2024年申請的外觀設計總數量則為426項,減少了118項,排名下降到華為之后的第六位。排在第二至第四位的申請人依次為德國的保時捷股份公司(506項)、韓國的LG電子(459項)、意大利的法拉利公司(442項)。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海牙申請人排行榜中,共有四家汽車制造商躋身前十:法拉利、保時捷、大眾和斯泰蘭蒂斯。
此外,WIPO此次還披露了其替代性爭議解決機制服務的數據。在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結果中,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報告稱,該中心在2024年參與解決了858起知識產權、創新和技術爭議,同2023年相比增長了25%。
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負責管理由國家法院提交WIPO調解的案件。調解在當事人愿意尋求和解,或在技術或科學問題上需要專家的幫助的情況下,可能為法院的未決案件提供合適的機會。為此,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與中國等地的法院建立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WIPO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共處理了48起調解案件,與2023年相比增長了30%。這些國際知識產權案件分別由上海、福建、海南、廣東、重慶和四川的高級人民法院委托調解。
WIPO仲裁與調解中心也是全球領先的提供由其倡導的UDRP域名爭議解決服務的機構。2024年,來自133個國家的商標所有人提交了6,168起案件,案件量雖然是2013年以來首次下降,但仍是自1999年WIPO創建UDRP以來向WIPO提交的域名案件第二繁忙的一年,案件涉及《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政策》(UDRP)和國家代碼頂級域(ccTLD)變體形式。來自中國的被訴人有831位,這一數量在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二,僅次于美國。
想要了解更多詳情的小伙伴,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WIPO官方新聞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知產力立場)
封面來源 | Pexel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