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一般指腦中風,學名“卒中”,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是出了名的“四高”疾病: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若一個家庭有一個中風偏癱的病人,其家庭的社會負擔、情感負擔都很重。
你知道嗎?在全球每45秒就有一例中風事件發生,而每隔3分鐘就有一個人死于中風。
圖片來源: 123RF
近些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中風一級預防的大力推廣以及促進病人對二級預防的重視,中風的患病率、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下降。
但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等原因,中風的發病也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青年中風,指18-50歲之間的青年人發生的中風。
據統計,全世界青年中風占整體中風人群的10%-20%左右,每年全球大概有200萬。新的數據表明,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整體中風首次發病的平均年齡要低10歲,需要引起重視。
部分青年中風的發生有明確誘因,比如外傷、藥物副作用、特殊動作等等,或者和心臟或血管問題相關,比如卵圓孔未閉和動脈夾層。但對比老年人,青年中風病因比較復雜,在中風病因分型中,其它原因和不明原因的比例很高。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病例,也是一個青年中風患者。
01 網約車司機開車時突發腦梗
岑師傅今年41歲,是一名網約車司機。平時除了睡覺,他都在網約車上度過:
早上起床后,他匆匆地吃點早飯,汽車發動機啟動后就一直坐在車里;
餓了,就去路邊奶茶店買一杯奶茶,再去快餐店加一個漢堡包;
渴了,就停車從后備箱拿一瓶含糖飲料。
這樣的生活,他持續了4年,而他身體也出現了變化。
圖片來源: 123RF
首先是發胖,體重從最初的70 kg攀升到90 kg,近一年精力逐漸變差,偶爾出現頭痛。
今年春節后,還在路上行駛的岑師傅首先感到左手無力,不一會又出現左腳無力的情況,這種無力的感覺越來越嚴重,一個小時后竟然不能完全行走了!
陳師傅嚇壞了,但還抱有一絲僥幸,并沒有馬上撥打急救電話,心想“還好發病的是左側肢體,不影響駕駛,而且車上沒有乘客”,堅持著先把車開回了家里,家人再趕緊把他送到醫院。
到了醫院急診科,陳師傅被診斷為腦梗死,還好發現得較為及時,在發病后4-5小時內就送到了醫院急診,積極進行了靜脈溶栓。
02什么是急性腦梗死的靜脈溶栓?
諸多循證醫學證據表明,急性腦梗死發病后4.5小時內,在有條件溶栓的急診,進行積極的靜脈注射溶栓治療(如“阿替普酶”),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
溶栓治療的獲益到底有多大?數據顯示,進行溶栓治療后:
13%的病人癥狀會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32%的病人癥狀會有所改善。
只有3%的病人會出現加重或腦出血等并發癥。
對于到醫院急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若有條件進行行溶栓治療,醫生一般建議病人做這種積極的治療,血管再通獲益很大,出血及其他副作用概率很小。
岑師傅就用了這種治療方法,而且很幸運,他是那13%的“能恢復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病人當中的一個。他的癥狀很快得到了恢復,左側手腳逐漸變得有力量。
雖然溶栓挽救了岑師傅大部分肢體癥狀,但這并不是結束,后續還需要其他治療以及預防復發。
03 為什么才41歲就出現腦梗死?
岑師傅僅僅只有41歲,卻早早的出現了腦中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在住院期間,我們監測岑師傅的血壓有明顯增高。
高血壓是腦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無 論 是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升高,對于腦中風的危險性都是呈直線上升的關系。
以下幾組數據,可以看出高血壓和腦中風的關系。
(1)48%的腦中風和高血壓有明確相關。
(2)和血壓正常的人相比:
收縮壓每升高10 mmHg,腦中風相對發病風險增加49%。
舒張壓每升高5 mmHg,腦中風相對發病風險增加46%。
收縮壓每升高20 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10 mmHg,腦中風的死亡率翻倍。
圖片來源: 123RF
岑師傅入院后進行了顱腦血管造影(DSA)檢查,大血管未見狹窄;頭顱核磁共振(MRI)考慮為穿支血管病變; 中風病因分型是 小動脈型。
經過2周的積極治療后,岑師傅終于恢復正常并順利出院。
岑師傅患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應該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從前面的生活習慣的描述可以看出,他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吃得不健康(高鹽高糖高脂食品、加工/超加工食品居多,營養不均衡),這2個不良生活習慣長期持續導致肥胖,也促成了高血壓的形成, 而長期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壓,又引發了一次腦血管事件——腦梗死的發生。
圖片來源: 123RF
還需要提醒的是,岑師傅在出現癥狀后有一個誤區——他認為癥狀還不算特別嚴重,于是并沒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或去就近有溶栓條件的醫院,還堅持自己開車回家再去醫院。但這樣做是很有可能延誤病情的。
因為當中風發生時,腦組織和數以百萬計的神經元開始消逝。此時每一秒都至關重要,越早發現,越早送達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或中風(卒中)中心單位,快速獲得規范的治療,就越有可能減少腦組織和神經元的消逝,降低對大腦的危害和對整體健康的影響,增加恢復的機會,提高生活質量。
中風最佳的黃金搶救時間是3小時內,4.5小時是中風的有效搶救極限。 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尤其是超過6小時,中風對患者的危害將大大增強,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到達醫院的時間還算及時,這次治療的結局也總體是滿意的。在這里,也給岑師傅和諸位生活方式不是很好的朋友們提個醒:中風的一級預防,需要從年輕的時候做起。
另外,你可能還想知道:
34歲主播腦梗入院,和這些習慣有關
中風后,該怎樣預防復發?
中風后,做什么能降低死亡風險?
在消息對話框回復:中風
獲取更多與中風相關的信息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